始建于1956 年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是辽宁省政府直属的综合农业科研单位。近年来,他们在花卉科研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尤其是将切花菊和草花育种列入了重点研究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陶承光(院长):发展花卉育种先行
现在,很多人对花卉的印象还仅仅停留在用来怡情养性的消费品上,实际上,它早已成为附加值非常高的大宗商品。2002年,世界花卉贸易额已经突破了2000亿美元。我们注意到,花卉种植面积最大的中国,在花卉出口创汇“十强”中却无一席之地。原因何在?没有自己的专利品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中国传统的花卉生产方式是什么样的呢?低标准、大规模,尤其不注意知识产权保护。很多花卉是可以无性繁殖的,只要切一个叶,一夜之间就“遍地开花”了。但事实是,我国出口日本的切花菊用的全部是日本品种,尤其是在日本的《种苗修正案》出台以后,要么只能使用已过保护期的品种,要么乖乖地将专利费双手奉上。然而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追根溯源,还是得解决品种问题。
谈到品种,我们急需要做的就是长期的战略性的规划,把中国花卉资源保护好、利用好,通过转基因等育种手段加快品种改良,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现在我们已将切花菊和几个草花品种定为主攻目标。尤其是在万寿菊和百日草的育种上有了很大突破,选育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出现的近百个组合表现良好,既可以做家庭养的小盆花,又可以做切花,应该能够很快打开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但我们的选育速度要加快、选育手段要配套、选育设施要更新,同时要进行加代扩繁,最终申请专利。这样,才能打出自己的品牌。
赵奎华(副院长):育种要与市场结合
回顾以前,我们搞的一些传统研究与市场结合不起来,很多成果也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结果一到市场就败下阵来,砸了自己的牌子。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中,缺少品种的致命弱点很快就显现出来。而有的花卉尽管有品种,但又没有技术和与之配套的标准。因此,我们提出一个宗旨:农业科学技术的出发点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只有这样,科研成果才能很快被市场接受,转化成生产力。
首先,我们在育种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就充分考虑到了市场需求。日本对花卉的需求量相当大,尤其是切花菊市场更令人向往。我院在菊花育种工作方面开展得比较早,此次更将其作为重中之重来研究,期望在不久的将来打入日本市场。而国内对绿化菊的需求一直不减,目前我们育出的20多个抗寒绿化菊系列品种已经应用到全国各地。在草花方面,国内使用最多的依然是“老三样”--一串红、矮牵牛和万寿菊。近年来,国外草花种子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以其多种多样的形态、良好的抗性吸引了国人的目光。但我们注意到,中国在草花育种方面几乎是空白。于是我们选择了万寿菊、百日草、矮牵牛、福禄考、三色堇、麦杆菊、一串红等国内应用较多的品种作为选育对象,有些已经小有成绩,估计明年就可以申报审定。
其次,专利成果只有通过企业的营销网络才能推广。我们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除了田间实验示范、与省内市县进行科技共建外,还打造了使科研与市场对接的平台。一是在大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与日本合作共建的切花菊基地;二是与辽阳市经济作物研究所合作建成的切花月季基地;三是位于朝阳市的百合种球繁育基地。通过这三个平台,将我们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到实践中来,并力争使其与国际市场接轨,向外向型农业转变。
王平(副研究员):草花育种长路漫漫
草花父母本的纯化选育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要想从F1代现成实材中选育出一株性状表现较好的苗至少需要20至30株材料,经过4、5 代,大约花两至三年的时间才能选纯,配上组合到专家审定,至少又需要两代。而要想申请专利,必须经过专家审定这一关。基本标准有二:新颖性和一致性。
我们去年配了81个组合,今年实际播种的有59份材料。现在一些万寿菊和步步高的组合已开花了,株形紧凑,花朵大,重瓣,色泽艳丽,表现不错。其中,有一组步步高花朵非常大,呈玫瑰色;万寿菊有三组性状较特殊,一组叶脉呈白色,一组叶脉呈粉红色,还有一组有望培育成迷你型花卉,仅有6片叶子就可开花,株形矮小,不到10厘米高。目前这几组都已经选育出纯合材料,但还要观察它的遗传是显性还是隐性。
我们现在要育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因此必须从亲本上抓起,这还需要科研单位投入力量,也需要一个过程。
张道旭(研究员):重点攻切花菊育种
国内切花菊的栽培量越来越大,现已占据四大切花的第二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