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容器苗(盆栽、袋栽等)在发达国家的绿化工程中已普遍应用,其成活率高、可反季节施工、绿化效果好等优越性极为明显,但在我国推广多年,仍应用很少,为什么?笔者在多年的容器苗使用和销售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我国现行绿化造价体系和施工后评价体系,很不利该先进技术的推广。
首先,大部分城市建委公布的绿化苗木预算价格没有标明容器苗的价格档次,无法体现优质优价、分档列价。因此,同规格的高档苗木和普通苗没有差价,使容器苗失去竞争力。因为容器苗要比普通苗成本高,其中包括容器成本、苗木移入容器费用、苗木移植损伤和有限容积影响苗木生长量等。其次,现行绿化工程招投标机制中,大多没有衡量绿化效果这一项。种下的苗木只要不死即可,不管它有几片叶子,效果如何概不作评价,对结款毫无影响。如此下来,各地绿化工程承包商采购苗木时只求价低,很多人采用重剪(其实已严重伤苗)以达到维持生命但能顶株数、结到工程款的目的,完全不顾绿化效果和一年后苗木死活。
综上所述,要使我国苗木业和绿化工程质量提高、档次升级,必须对苗木的评价体系和核价机制进行调整。首先,预算价格要充实高档容器苗价格内容,同时,建立绿化效果与造价核定挂钩机制,鼓励绿化工程承包商积极采用高档苗木,从而带动容器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