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中国11月1日讯 日前,“经典江苏城市雕塑报告会”在南京召开,在全国范围内,这是第一次。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城与城之间的竞争核心是文化竞争力,而城市雕塑对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促进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南京这座“六朝古都”,如何进行城市雕塑建设,如何看待一些颇有争议的雕塑问题,专家们提出了一种相对理性的说法。
“南京几乎没有雕塑可言”?
“此次报告会是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召开这样的会议,对于加快江苏的城市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开启性作用。”国家建设部总规划师、全国城雕委主任陈晓丽在“经典江苏城市雕塑报告会”上致开幕词时如是评价。
江苏省建设厅厅长周游在开幕式上说,“城市雕塑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发展,尽管他们小,但是却凝固在城市的一角,默默地改变着我们的文化生活,我们下面要做的就是把城市美学和景观美学结合起来,打造江苏省经典的城市雕塑。”
此次会议的召开是有原因的。据会务工作人员陈小鸣介绍,一个月前,也就是从7月3日到9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全国雕塑巡回展”在南京展出的时候,部分在场的专家顺便参观了南京的湖南路和夫子庙雕塑,看过后深为诧异:“南京的城市雕塑没有文化特色,缺乏文化传统,几乎没有雕塑可言,没有雕塑可看。”这些话马上引起有关领导和南京一些学者的重视。由江苏省建设厅城市雕塑建设委员会牵头,邀请到国内多位知名雕塑、美术专业的学者、理论家聚首南京,共同商讨南京如何睁开“城市之眼”。
据悉此次报告会邀请到了省市相关负责领导和学术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全省各市县规划行政管理领导近百人,整个报告会持续两天。其中参加报告会的国家建设部总规划师陈晓丽、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冯健亲、中国美协副主席曾成钢、著名美术理论家殷双喜、著名雕塑家、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吴为山等人都是业内的“大腕”,此次报告会的规格之高,着实吸引了不少媒体的眼球。
而会议的协办方、江苏经典景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陶勇对记者说:“其实,城市雕塑品位不高的现象不仅仅江苏一省存在,而是在全国范围都很普遍,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大部分地区的城市雕塑还停留在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那种倾向的主题,缺乏当代性,打个比方说,上海的城市雕塑精品总共不会超过百分之三。”“而低俗作品的泛滥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们社会对雕塑的普遍认识还不够,这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另一方面,我们的决策者受百姓喜好因素影响太大,有点被牵着鼻子走的味道。”
另外一个工作人员补充说,目前打出“城市雕塑品牌”且能拿出相当作品的城市有长春、青岛、郑州,它们都有专门的雕塑公园,不仅作品能吸引人,而且老百姓基本上都认可和接受了。尤其是上海,成立了专门的行政机构进行建设,由政府牵头投入。著名雕塑家、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吴为山教授安排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南京的雕塑是有一定历史渊源的,现在经常作为对外交往时的标志物之一的辟邪石兽就是六朝时的作品,可惜后来这个传统断了。而目前的雕塑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模仿性太重,重复性过多,在塑造城市的文化形象方面确实有相对的局限。吴为山教授强调说,雕塑就是一个城市的“城市之眼”,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精神面貌、精神气质和文化特征,而目前的城市雕塑是反映不出这种文化差别的。
“辟邪是镇城之宝还是镇墓之宝?”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冯健亲作为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江苏省城市雕塑建设委员会顾问,对江苏的情况颇为了解。他说,“很多人都把城市雕塑理解为现代化的标志,这是一个误区。而这种观念上的误区导致了'追风'现象严重,甚至于不少村子的入口处都竖立一个'球形'的雕塑,铺天盖地,造成一种视觉上的虚假繁荣,形成了城雕的模式化建设。”关于这种“追风”现象,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风趣地说:“很多地方的城雕都是一把手说了算,想怎么建就怎么建,想建成什么样就建成什么样。我认识一些市的市长,他们都说一般城雕都建成球形,但是在我们的文化背景里面'球'是一个很有说法的词汇,很容易被老百姓说成顶个'球'用,弄得当官的都很尴尬,有些干脆就不建了。”
同样在开幕辞中,作为主办方之一的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施建军教授在欢迎辞中表达的却是另外的一番含义,在南京大学的校园内随处可见雕塑的影子,图书馆内是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教授的肖像,花园内是老校长匡亚明、郭影秋的雕像,田家炳艺术教育中心门前是深圳校友会捐赠的、由著名雕塑家熊秉明的创作“孺子牛”……“这个孺子牛目前是南京大学的镇校之宝,因为它反映了中国几代知识分子最真实、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