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讲,我们为什么要引进大型现代化温室?引进和建设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已经建好的温室如何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效益?温室企业老板的心里在想什么?中国现代化温室业出路何在?现在我们真的应该———
大型现代化温室创造的人工气候环境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园艺产品的品质,而且使人类从根本上摆脱对大自然的依赖成为可能。相比之下,我国大型现代化温室研究起步比较晚,从发达国家引进是大势所趋,于是大型现代化温室在业内也被称作“洋温室”。
片面和盲目引发了两次引进高潮
1978年至1985年,我国共引进温室100多公顷。由于不注重管理和技术,许多温室现在已废弃或移作他用。对此,农业部规划院设施农业研究所前所长冯广和说:“那次引进只注重引进温室外壳,是失败的,惟一的好处是吸引我们农业工程界对现代化温室设施的研究和制造的注意力。”
10年后,1995年出现了另一次温室引进高潮,这一次引进的特点是从硬件到软件全套引进。荷兰、美国、法国、以色列等十几个国家的温室都被引进来了,每年100多公顷的引进量持续了多年。冯广和说:“和第一次相比,这次引进从技术上是成功的,但总体上是盲目的,出现了更加严重的问题。荷兰气温适中,但光照不足,他们的温室100%都是玻璃的。以色列光照充足,塑料相对廉价,他们的温室100%都是塑料的。这两个国家都不大,可以选定一个合适的温室类型用遍全国。而我国从黑龙江到广东,横跨几个气候带,原封不动引进哪种温室都不可能适应中国的复杂气候。”
在全面吸收了两次洋温室引进的经验和教训后,国产温室业浮出水面。现在全国温室生产企业接近300家,规模比较大的也有二三十家。同洋温室相比,国产大型现代化温室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地区不适应症,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越来越高,我国温室产业初步形成。
谁捆住了现代温室业的手脚在我国,大型现代化温室普遍不赚钱是不争的事实,而荷兰的1.2万多公顷大型现代化温室却成为该国的主要支柱产业,我们的问题出在哪儿呢?
1.盲目投资胖龙温室公司董事长赵素敏深有感触地说,很多大型现代化温室业主建设目标不明确,他们普遍对自己建温室干什么用不清楚,将来生产什么品种不了解,该品种对环境的要求不明白,产品的市场销售问题心中无数。有些业主一心要建最好的温室,配置也要最高的,而且还要求是成套进口的,根本不管今后种什么,往往使建设成本成了天文数字。其实建温室就像购置电脑一样,如果是普通办公用,根本没必要买苹果机,道理再简单不过了。
2.品种落后大型现代化温室必须有配套的品种,如果用现代化温室生产本地老花卉品种,显然是大马拉小车。冯广和说,有些进口花种价格是黄金的几倍,很多花农舍不得买,自然得不到好的效益。赵素敏说,法国仙客来品种不仅开花品质好,而且生长期短,只有8-10个月的生长期,北京花乡盛芳园生产的高品质仙客来45元一盆还是被抢购一空,而本地老品种却需要12-14个月生长期,而且成品花品质也较差,只能卖到5元钱一盆,其效益肯定是不一样的。
3.栽培周期过长中国林木种子公司的罗宁处长认为,现在国内很多大型现代化温室利用率低,一年只能生产两三茬作物,导致经济效益不好。有些种苗公司四五周就能出成品,利用率高,经营效益就比较好。
4.经营规模不适苏州维生种苗公司总经理舒大慧认为:“现代化温室运行成本比较高,两三千平方米的现代化温室不可能赚钱,一下子搞6公顷、10公顷,也不会赚钱。现代化温室栽培技术掌握要有一个过程,周边消费市场开发也要循序渐进,管理队伍经验需要逐步积累,一下子上太大的项目,很容易出大问题。”中以示范农场的以色列专家认为中国引进温室不宜规模过大,先引进1公顷试一下,好了再上也不迟。”
5.专业管理人才匮乏人才问题困扰着整个花卉业,也同样困扰着现代化温室业。舒大慧说:“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并不缺钱,而是缺人,缺软件、缺管理、缺技术。维生公司在中国有8公顷的大型现代化温室,用的虽然是美国成型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技术,但公司还是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基本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