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我国石漠化地区的监测报告显示,重庆、贵州、云南为全国石漠化现象最为严重的三个地区。而相关调查表明,重庆石漠化面积近1000万亩,已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中梁镇未治理的石漠化地区触目惊心。
村民在石缝中艰难种植。
海石公园里石头与自然相映成趣。
一个村的伤痛
75岁的左汉权扛着锄头上山时总会感到懊悔。几十年前,他所在的沙坪坝区中梁镇庆丰山村全是茂密的森林。而今,森林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乱石突出的荒山。
“1958年大炼钢铁那会儿,公社的炼铁厂就设在我们村里。那时,我们连夜连晚地比赛着砍树送进厂里。”左汉权连连摇头叹息,“太可惜了,好多被砍的松柏、青杠长得非常粗壮,需要几个人合抱。”1961年至1962年自然灾害期间,山上已剩下不多的树又被砍去公社食堂作柴烧了。
上世纪80年代,村民们开始在已没有一棵树的山上放羊。久而久之,少量的植被又被羊啃噬一空,有些植物甚至被羊连根吃掉。于是,山上土壤越来越少,面目狰狞的山石逐渐大肆显露出来。
因为亲身参与了毁林,这成为左汉权多年来回首往事时心头挥之不去的痛。“我们不但没能给后人们留下青山绿地,反而让他们来承担后果。”他说。
确是如此,庆丰村的年轻一代们正在为老一辈当年的行为付出代价。记者日前来到庆丰村时,30多岁的村民左四正在山上的自留地里锄草种庄稼。而这自留地,犹如乱石坡一般。记者看到,左四家的自留地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而且是零星分布在巨大的山石间隙。他每一锄挖下去都得小心翼翼,否则稍不小心就会“哐当”作响。
“完全是硬碰硬,水土流失严重得很,土壤越来越薄,已基本不保水,种个红苕、包谷什么的产量低得很。”左四抱怨说。
左四告诉记者,如果遇上大雨,山上完全是一片灾难———一番严重的水土流失后,挟杂着大量泥土的山雨成了一片黄色,庄稼地里的农作物连根都冲洗得光生生的。
“山上的土壤非常珍贵。”左四说,如今他们要种点庄稼,完全是在石头与石头之间去“发现”泥土。
“从来没见过这样种庄稼的。”左四连连摇头。不过他同时表示庆幸,幸好这里全是硬梆梆的石灰石,如果是“石谷子”地形,人住在山下还得提防泥石流甚至山体滑坡。
“这就是典型的石漠化现象。”与记者一同上山调查的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教授任绍光非常痛心地说,“这地方可是主城区的肺叶啊!”
陈绍光介绍,目前,重庆石漠化面积已近1000万亩,分布在37个区县,尤其是长江干流及嘉陵江、乌江流域下游,已影响到近3000万人的生产生活。
任绍光说,更让人担忧的是,石漠化不仅发生在远郊地区,而正在向主城区附近发展。监测表明,沙坪坝区中梁镇5万亩土地,已有1万亩遭遇石漠化。渝北铁山坪、铜锣山和日月山一带,也出现了石漠化现象。
任绍光介绍,石漠化多在表土破脆、水土流失严重之地,其地表成分是石灰石和紫色页岩,因蓄水和保水能力差,植物生长困难。
任绍光痛心地说,石漠化成因除了地质运动、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外,更是人为造成,如滥砍滥伐使表土裸露、开矿导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