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类植物是世界上古老的植物之一,早在4亿年前就生存于地球上。其种类繁多,约有1.2万种,广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是世界上蕨类植物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
蕨类植物多为丛生,叶形丰富,叶色浓绿,耐阴,病虫害少,除可点缀厅堂和卧室,还可用于庭院绿化,布置专类园。另外,蕨叶是重要的插花材料。
蕨类植物的繁殖
蕨类植物的繁殖分为孢子繁殖、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分栽不定芽、组织培养等几种方法,下面分别介绍。
孢子繁殖
蕨类植物的孢子,多产生叶片背面的孢子囊内。当孢子开始散出时,连同叶片一起剪下,放入纸袋内。为不损伤叶片,也可用干净的新纸袋或塑料袋套住叶片,轻弹使孢子落入袋内。收集后要尽快播种,因为孢子越新鲜,发芽率越高,发芽越快。为刺激孢子萌发,播种前可用300毫克/升的GA3溶液处理15分钟。
育苗土壤多用腐叶土、泥炭土、河沙等混合配制而成,常用配方为腐叶土、壤土、河沙按6∶2∶2的比例混合。以上各原料必需过筛后拌匀,蒸气灭菌后才能使用。另外,播种用的育苗容器也必需消毒。播种后,温度要控制在25℃、空气湿度80%以上,每天光照4小时以上,从播种到出叶需要2至3个月。当孢子体长出3至4片叶后移栽,仍用混合土作为基质,苗高10至15厘米时栽入花盆。
孢子繁殖技术要求严格,需要高温高湿环境,一切用品包括容器、栽植材料和室内空间都应严格消毒,并保持清洁卫生。夏季干燥季节,要保持室内潮湿。
分株繁殖
一般于春季结合翻盆进行。把植株从盆中倒出,根据需要将一株分成数株,每株需带有根和叶。分株时要小心,切勿损伤生长点,保持根部有尽量多的土壤。剪掉衰老和损伤的叶、根。按照原来的土壤水平线重新栽植分株,浇水。分株繁殖无严格的季节要求,若需要,一年四季皆可进行。
扦插繁殖
有的蕨类植物,叶片扦插可以生根,能用此法繁殖。取叶片插入沙床中,生根后移入容器中进行培育,成苗后上盆栽植。
分栽不定芽
有些蕨类植物,如铁角蕨、鳞片蕨等,在叶腋或叶片上能长出幼芽,可以直接把幼芽从母株上取下培养。将河沙与泥炭土按1∶1混合作基质,将幼芽一半埋入基质,伤口最好用杀菌剂处理,以免腐烂。充分浇水,用玻璃覆盖。
组织培养
对产生孢子量少或不产生孢子以及用孢子繁殖困难的种类,或对名贵种类迅速扩大繁殖,可用组培法进行离体快繁。要进行大规模现代化商品生产,也需要用组培法繁殖。
蕨类植物的栽培
蕨类植物处于不同生长期,对光线的要求不同。一般生长初期即抽芽期,要防止光照过强,多遮阴。休眠期需放在光线充足处。大多数蕨类植物喜过滤性、间接或反射散射光。如光线不足,则植株徒长,显得衰弱或萎蔫。
蕨类植物多喜潮湿,对土壤温度和空气湿度要求较高,尤其在幼苗期。生长期每天需浇水和叶面喷水,以保持湿度。发现植株因缺水而凋萎时,要立即将盆浸入清水中,地上部分喷雾。若缺水不严重,几小时后即可恢复;若24小时内仍未恢复,需将地上萎叶全部剪去,可能会重新萌发新叶。若地上部分先黄化后凋萎,这可能是浇水太多引起的,必需将整株拔出,修剪腐根,重新栽植。浇水最好在早晨进行,特别是叶片分裂细的品种。晚间浇水,水滴滞留在叶隙间,蒸发慢,易引起腐叶。
蕨类植物对温度的要求因原产地的不同而有异。产于热带的,生长适温为21℃至27℃,冬季要求12℃至15℃,若气温低于10℃,生长停止。原产温带或亚热带的,生长适温为16℃至21℃,冬季最低可耐7 ℃。北方露地生长的蕨类植物,冬季能耐-16℃至-20℃的低温,如荚果蕨。一般性不耐寒的种类,冬季在10℃以下易受冻害。
蕨类植物最忌闷热,在夏季需多通风。通风时要注意水分供给,使环境中空气新鲜且不干燥。幼苗期应避免“穿堂风”。
蕨类植物喜肥,要求土壤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水,以微酸性(pH 值5.5至6.0 )最为适宜。基质一般以泥炭土、腐叶土、珍珠岩或粗沙按2∶1∶1配制,或腐熟的堆肥、粗沙或珍珠岩按1∶1配制。蕨类植物根系柔弱,不易施重肥。栽植时,基质中可加入基肥。生长期内可追施液肥,浓度不超过1%,直接撒施,最多每周一次。充足的氮会使植物生长旺盛,不足使会使植株老叶呈灰绿并逐渐变黄,叶片细小;过量氮易使植株徒长并降低抗性。磷对蕨类植物的根系生长很重要,缺少会使植株矮小,叶子深绿,根系不发达,可对叶面喷磷酸二氢钾、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