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香港,大多数人的印象是钢筋水泥建成的“森林”,很难想到她的园林景观。朱钧珍教授自1985年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退休后定居香港,潜心研究当地园林,写成《香港园林》。2001年,朱教授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处的邀请下,调查研究香港的寺观园林,出版的《香港寺观园林景观》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香港的文化。
清华大学的周维权在为本书作序时指出,本书全面介绍了香港现存寺观园林的建置情况,再分别列举20余处园林做个案分析,把香港园林纳入中国传统园林体系来加以论述,不仅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香港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民族文化的交流也有重要意义。河南大学何瑞麟为此书写道:“纵观香港自开专埠迄今150多年来,其居民始终忘不了传统的中国文化。在西洋文化浪潮历时一个半世纪的冲击下,多依旧信奉佛、道二教,也一样尊崇儒家学说,处处体现着浓厚的神州乡土情怀,这是香港寺观园林事业发展之所赖。而有系统和全面地向海内外介绍香港这一既古雅又时兴的园林事业者,朱钧珍教授或可再为首个拓荒者。”
此书以兼收并蓄的原则和胜景尽录的笔触,囊括了香港上自东晋年末,由僧人杯渡始建的青山禅院,下至大兴山宝莲寺前上世纪末才建成的天坛大佛,有大到以公顷为计量面积的寺观,也有小如“一树一庙”的庙宇。该书图文并茂,以中文书写,并配有英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