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科院花卉研究与开发中心位于北京万寿山旁,是花卉研究、培育与开发并重的全国性机构。在彭镇华首席科学家的领导下,目前该“中心”包括正式职工13人,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 5人,另有博士后8人、博士生11人、硕士生12人,科研实力雄厚,还拥有苗圃600余亩,现代化温室3500平方米,组培室400平方米,可生产多规格的种苗、切花、盆花、观叶植物及绿化苗木等。最近,记者对该"中心"进行了专访。
孙振元(研究员)园林植物生理研究
我现在主要从事园林植物生理生态的研究。课题包括两方面,一是特种用途园林植物的繁殖、栽培及应用技术研究。如藤本植物的引种与驯化,从国外引进了扶芳藤、铁线莲、忍冬等园艺栽培种,从国内收集了络石、葛藤、南蛇藤等种进行选择,目标是使之用于城市的道桥、楼宇、公路边坡等垂直绿化和固土护坡;引进盐生植物和盐碱土绿化技术,用于我国沿海地区的盐碱滩地绿化和城市盐碱土绿化;观赏草和香草的扩繁、栽培及其应用技术,可以为北京乃至广大北方城市提供生态环保的新型园林绿化植物,丰富城市景观,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另一方面是草坪与地被植物的引种和选育。草坪的费水问题近来在业界一直争论不休,北京又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城市。为此,这个课题的目标就是选育抗旱同时耐盐碱的地被植物。目前已获得明显抗寒、抗旱和绿色期有所延长的结缕草、野牛草10余个株系,部分已开始栽培试验。
刘会超(副教授)耐盐植物引种开发
近段时间主要在做耐盐植物的引种及耐盐机理研究。
我国东部地区有很长的海岸线,盐碱地很多,其绿化一直都是个难题。盐碱地治理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工程措施,通过客土、换土或者修建一些排、渗水工程,但这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成本高,效益短暂,还有可能再次盐渍化;二是生物措施,引种和栽培盐生或耐盐植物,这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途径。
我国耐盐观赏植物资源较少,能耐土壤含盐量0.6%以上的植物主要有柽柳、沙枣、珠美海棠、二色补血草等几种,且没有很好的利用。而美国、以色列等国在筛选利用耐盐植物方面经验比较丰富。现在,我们加强了从国外的引种驯化工作,初步筛选出滨梅、欧洲海蓬等能生长在土壤含盐量1%以上的观赏植物。它们将为我国盐碱地区园林绿化发挥重要作用。
韩蕾(助理研究员)地被植物航天育种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草坪植物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在做空间环境对草坪植物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工作。使用的植物材料包括多种草坪草、地被植物及近些年新增的攀援植物。
从神舟2号飞船搭载草种到最近的尖兵4号,我们送上天的植物材料有种子和愈伤组织两大类,出现了不少有让人感兴趣的变异。重点研究了草地早熟禾,观察到在搭载后的群体中出现了快速生长特性的植株、矮化叶片皱缩的植株及叶片白绿相间的嵌合体植株。此外,多年生黑麦草出现了从粉红至浅黄的叶色变异、野牛草出现了多分蘖型的变异、中华结缕草出现了提前开花结实的植株。这些变异经过稳定的过程后,都可以成为重要的种质资源。特别是对早熟禾这类无融合生殖方式的种类,必将加快其新品种的培育速度。
金荷仙(副教授)室内盆栽影响生活
我的研究方向是室内盆栽植物挥发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疲劳时,去公园看看绿色,闻闻花香,立即会感觉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花香在园林中属于极不稳定的因素,它飘忽不定,但对人的感受却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花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于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但由于这方面基础工作做得比较少,大家对植物在这个方面的作用虽都持肯定态度,却总拿不出量化的证据。我做过梅花及桂花芳香机理研究,已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桂花香气有降血压的功效。下一步,我将要将研究对象扩大至室内盆栽植物,希望能够为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提供具体的帮助。
李潞滨(副研究员)种质资源收集整理
我现在承担着国家林业局下达的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的工作,也参与了部分航天育种工作。保守估计,我们已有约1公斤30多个种的植物材料上过太空。
关于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我们承担了华北分库的藤本植物收集及北亚热带分库的竹类植物收集工作。建在北京大兴良乡的藤本植物基地,从去年开始已收集大量藤本植物品种,并引进了70多个(除北京已有了20多个种类外)竹子种类,部分种类表现很好,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各种竹子的具体栽培实验,我们正在进行之中,希望能给北方城市绿化帮上忙。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