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大型温室是一次性投资非常大的项目。目前它的平均造价是每平方米350至400元。然而,相当一部分现代化温室的使用正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有的被当成大棚使用,有的长期闲置,甚至变成了堆放杂物的仓库。上千万的项目投资打了水漂,这样的现象令人痛心不已。人们不禁要问:温室怎能一建了之?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现代化温室建设的立项盲目,在温室建造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分析及对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导致温室种植出来的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或没有销售渠道。
二是温室对气候和作物的适应性差。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陆续从国外引进了许多大型现代化连栋温室,但是在引进的过程中缺乏对项目建设区气候条件和引进温室性能的考虑,以至于无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很多温室冬季加温能耗高,夏季降温困难,使运营成本和后期投入加大。还有些温室建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中,有的园区便将温室出租给花卉生产企业使用,然而当使用者发现这一系列问题后,亏损的局面已然无法挽回,而设备改造的高昂费用令使用者无力承受,以至于现代化大型温室给园区和使用者造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的鸡肋式负担。
三是温室设备不配套或温室质量差。制造商为了形成竞争中的价格优势,建造的温室质量不过关,或者引导使用者进入价格的误区,虽然每平方米的造价低了,但不配套相应的设备,实际上只是一个空壳,造成了使用上的困难。从而出现“温室质量差-无力进行改造-产量和效益无法提升-无力改变现状-温室质量和功能更差”这样一种恶性循环。
四是很多现代化大型温室都建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中,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并且由于是政府投资,经营者甚少在资金的利用和温室收益问题上精打细算,亏损的情况司空见惯。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规范和加强对温室项目的管理,从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标、施工和验收等一系列程序都要严格把关。尤其是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审批绝不能流于形式,而应该咨询专家的意见,切忌盲目上马。
其次,要做好两个定位。一是市场定位。要经过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并要根据种植的作物选择适合的温室。二是温室本身的定位。现代化大型温室造价高,系统复杂,运营费用高,需要专人维护,并且要求操作人员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因此适合科研和生产高品质、高产量、反季节等经济附加值较高的农产品。如果没有人才和栽培技术的依托,即便有市场、有好设施,理论上能赚钱,但由于种不出好的产品,同样不可能赢利。
那么,先期投入是否应该为后期的维护预留出一部分资金呢?上海都市绿色工程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周强认为这是不必要的。维修资金必须从经营成果中提出,而不是靠政府资助。事实上,一个建设完善的温室项目,维护成本应该是比较低的。
农业部规划设计院院长朱明研究员在中国温室论坛所做的报告中指出,温室内部的改造升级将成为产业内部一个新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其让那些身价千万的现代化大型温室闲置,不如将其根据需要进行改造以便更好地利用。
据了解,目前国内的一些温室制造企业都在承接温室改造工程。周强说,由于栽培作物的变更以及气候条件等原因,早期引进的一些温室确实不再适应生产的需要。这些项目的改造资金既有政府投资,也有企业投资,但只要比新建温室便宜而又能达到新建温室的同样目的,那就值得投资改造。
此外,周强还谈到,温室项目的投资在一段时间内应该还是以政府扶持为主,但扶持的对象必须改变,重点要投资到有技术、有市场前景的园区,形成规模效应,需要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同时应打破所有制界限,在支持国有单位建设的同时,允许政府资金直接投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个体经济、股份制及私营企业经办的现代化温室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