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一路走来,总有一些事件让我们激动不已,难以忘怀。因为它们就像花卉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级级台阶,每迈上一级,虽然都付出了很多艰辛和努力,却让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自豪作为花卉报人亲历那些振奋人心的时刻,并且通过我们的笔将喜讯传递给所有关心中国园林花卉业发展的人们。
《花卉报》正式创刊
1985年4月5日,由当时的国务委员兼对外经贸部部长陈慕华同志倡导,经济日报社主办的《花卉报》正式创刊,以“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为读者服务”为办报宗旨。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老一辈革命家陆定一同志题写了报头。 1990年,《花卉报》更名为《中国花卉报》。 20年来,《中国花卉报》是全国花卉生产经营者和爱好者的忠实朋友,并对中国花卉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届市花展在深举办
1985年10月4日,首届中国城市市花展在深圳蛇口开幕。来自全国 80多个大中城市的市花汇聚一堂,各显风采。此次花展由深圳蛇口海上世界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举办,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加强横向(内外)联系”为宗旨,参展的所有市花都由市长赠送并题词。广东省邮政管理局为这次活动发行了一套十枚的明信片,上面印有各城市市花的图案,还有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市花的评选和展览,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了广大群众爱祖国、爱家乡、爱园林花卉事业的热情,推动了花卉产业的发展。
首届“花博会”在京举办
第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于1987年4月28日至5月7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隆重举办。这是建国以来我国举办的第一次花卉博览会,规模宏大,盛况空前。展出面积室内为3000平方米,室外为10万平方米。 19个省、市、自治区选送了具有当地特色的花卉珍品参展。万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了博览会。本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是建国以来花卉产业发展的大检阅,也是推动花卉生产、科研、教学、经营的一项重要活动,促使有关部门加强宣传引导花卉消费,增强了人们对花卉的兴趣和爱好。
本报评出花木行业“双十佳”
1988年7月8日,由《中国花卉报》评选的全国花木行业“双十佳 ”揭晓,10名先进企业代表和10名企业家胸戴红花,喜气洋洋地来到人民大会堂参加颁奖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花协名誉会长陈慕华为获奖者颁奖并与他们合影留念。“双十佳”评选活动是对花木行业繁荣发展的总结,旨在促进花木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些企业和企业家是花卉业中的佼佼者,在振兴花卉产业中开拓进取,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一位园林博士诞生
1990年12月28日,在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我国第一个自己培养的园林博士张启翔顺利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学位。他师从我国著名花卉专家陈俊愉教授。张启翔具有广博的知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出色的创新能力。他的博士论文《梅花远缘杂交与抗冻机理研究》课题方向正确,方法有所创新,得到评委们一致肯定。中国第一个自己培养的园林博士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园林教育迈上了新的发展台阶。
第一家花卉市场开业
1992年4月30日,上海曹安花卉市场开业了。这个投资350万元,占地26.25亩,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的我国第一个设施完善的花卉市场,一时间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据不完全统计,市场开业仅4天,就吸引了十几万人光顾。上海曹安花卉市场的开业标志着我国在花卉流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折射出花卉产业的进步。从此,全国各地花卉市场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尤其是在已经形成花卉消费热点的北京、上海及形成产地优势的浙江、江苏、广东、云南等省,先后出现了多家花卉市场。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为推进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综合生态环境质量,19 92年,建设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五年复查一次。为使这项活动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2000年,建设部先后出台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到目前为止,北京、杭州、深圳、大连、厦门、石河子等 65个城市(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不断加大投入,掀起了全民参与创建园林城市的热潮,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和城市生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