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兴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奥林匹克公园的公共设施设计的风格宜统一,要讲求系统性。形式要简单,气氛要安静,材料要耐久实用。如果传统文化表达不好的话,不妨用现代的内容,这样可能更得体些。

▲ 曾成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奥林匹克公园公共设施在设计中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设想。具体形式上,要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进行艺术创新,使实用功能和艺术的审美功能结合起来。总起来讲,这些环境设施设计者要深入研究,努力做到材料、颜色、形式以及意蕴内涵的统一。

▲ 宣祥鎏,原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
2008年后,很多设施都要考虑赛后的问题,将来还有很多空地、很多公共设施的安排需要考虑。在环境设施建设上,规划很重要,要和主体建筑、地上地下设施、水面、绿地、城市雕塑等结合起来,形成整体考虑。这一方面,亚运会的经验值得借鉴。

▲ 柳冠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环境设施是“无言的服务,无声的命令”,应该给人以关心和服务。设计的方案不能是一些花哨的想法,应该考虑人性化,考虑日后管理维护。深化设计时,要找一个懂得工业、材料、工艺、管理的单位来设计。

▲ 于正伦,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建筑师
艺术性只是环境设施的一个方面,不是全部,在设计中还有很多要素要考虑。要考虑环境设施配套、数量、作用、关系、功能的连续性。要准确把握公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单一性的关系。

▲ 潘公凯,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整个奥林匹克公园公共设施要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尽可能避免杂乱,要用统一的“语言”。语言结构不能超过三种,应用一两种语言统一整体。所有设施都应倾向于简洁大方,不宜小节居多。要考虑尽可能增加遮阳面积,否则将失去一些设施的功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