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迪克认为,植物对外部世界变化的反应及其反应效果是天生的。蚕虫作茧,小鸟筑巢都不是有意识的,它们天生就知道要这样做,是条件反射。被害虫侵犯的植物首先的反应是产生出一种毒质,如果这无济于事,它就会让害虫的天敌来对付它们。有能力把害虫的天敌召唤来的植物往往能继续生存下去并将这种特性遗传给后代,那些召唤天敌能力不强的植物则只能消失。 迪克在实验室里对植物的信号物质研究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他把带有白木质或没有白木质的植物放在一个瓶子里,通过瓶子灌人过滤空气,然后利用分光计等工具对植物在气流中所产生的分子进行分解研究。迪克通过这种研究得知一株植物在其白木质或身体其他部位受到伤害时是如何作出化学反应的,而且还不仅于此,他在发现什么样的化学物质是针对什么样的害虫的同时还发现其中还有细微区别,它表明,这些信号物质中含有更多的信息而不仅仅只是"害虫在这里"这样简单的信号。植物通过信号物质中这种细微的区别还可以告知更多情况,比如这是哪一类的害虫,这样,发出信号的植物就可以很快招募来最喜欢吃这类害虫的天敌,以解除它自身的威胁。捕食害虫的动物一般都是非常挑剔的,只有能放出相当有吸引力的化学物质的植物才会使它们成群结队来享用植物提供给它们的食物。"三星级以下的餐厅"它们是很难去光顾的,它们一般不轻易改变现有的食物来源。 植物因受到害虫侵犯而产生的信号物质是可以仿造的,这试验已由日本专家的研究得以证实。捕捉害虫的动物对人造信号物质同样作出反应,这对抵抗植物疾病,维护生态环境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来人们在农业和园林业方面已逐步认识到生物保护比化学保护更好,成本更低,也更能促进环境保护。在60年代,人们对植物种子的选择主要是注重收益、质量和抗病能力,对有疾病的树木通常都是使用化学农药。化学农药效应快,而且也很精确,只是对环境有害。 现在在利用生物抗病方面还必须做许多选择性工作,不是用一种方式,而是要以一种与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相和谐的自然方式来防治害虫。这就意味着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性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再进行有目的的研究,发展对每一种植物疾病的防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