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业务关系,笔者对荷兰球根业的发展态势和中荷球根贸易市场十分关注,对荷兰球根产品及中荷球根贸易数字非常感兴趣。通过对荷兰农业部、荷兰球根中心和荷兰知名种球贸易商提供的数字进行总结分析,发现荷兰种球生产仍然主导国际市场,我国正在成为荷兰重要的种球出口国,中国进口种球数量也在由旺季集中转向四季平均趋势发展,中荷种球贸易正在走向成熟。
荷兰球根根深叶茂
荷兰球根花卉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发展最迅猛是在最近的40年。种植面积从1960年的1万公顷增加到2002年的2.1万公顷,而种植者却从1960年的1.3万人减少到到2002年的2700人,每个公司的平均种植面积从1960年的1公顷增加到2002 年的8公顷。如果没有专业技术的改进与普及,机械化进程的大幅提高以及种植规模的扩大,是不可能取得如此的发展成果的。
目前约有300家花卉球根出口商活跃在荷兰花卉市场上。随着球根种植业的发展,出口商的规模也在增加。大约有25家出口商控制着超过50%的出口业务。出口商越来越专业化,他们基本上不参与球根生产,专门从事干货销售,甚至专门从事某一个品类的种球销售,而生产商往往是选择和几个出口商长期合作,基本不涉足种球贸易。
2002年荷兰预计生产100亿粒花卉球根。占全世界总产量的65%。其中郁金香、百合、洋水仙、唐菖蒲、风信子是主栽品种,栽培面积占全部球根花卉栽培面积的90%左右。剩余的10%则是我们熟悉的鸢尾、番红花、葡萄风信子、贝母、观赏葱、朱顶红、马蹄莲等品种。
百合郁金香是当家品种
荷兰2002年栽培郁金香球根的面积约为10牞000公顷。出口额占花卉球根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一,栽培的品种非常多,已有3000多个登记在册,其中商业品种数量不超过100种,品种储备丰富。在郁金香种球繁育领域,荷兰几乎没给其他国家留下任何发展机会。
百合是所有球根花卉中增长最快的品种。1960年,其种植面积只有160公顷,2002年这个数字已猛增到4200公顷,增长了25倍还多。出口额占花卉球根出口总值的25%。其栽培量的增长主要是因为研制出了用于切花种植的大量新品种。
洋水仙和唐菖蒲的种植面积都在1700公顷左右,分列种植面积第三、四位。由于人们对百合有着越来越大的兴趣,唐菖蒲的种植面积正在减少。
我国成为潜力最大的买家
荷兰生产的花卉种球75%以上用于出口。2001年7月到2002年6月出口额为7.2亿欧元(约60亿人民币)。这些球根出口到100多个国家, 50%以上出口到欧盟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荷兰花卉球根最大的市场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法国。
欧盟以外市场对荷兰至关重要。2001年7月到2002年6月,出口到欧盟以外国家的花卉球根总量约为40亿粒,其中:郁金香12亿粒,百合8亿粒,唐菖蒲6亿粒,鸢尾3亿粒,洋水仙2亿粒,番红花2亿粒,其他球根6亿粒。超过荷兰种球出口总数量的50%。
中国(含港台地区)进口荷兰种球主要集中在百合、唐菖蒲、郁金香三大类上,特别是百合和唐菖蒲的进口量较大。和1999-2000年度相比,我国2001-2002年度三大种球的进口量的增幅都较大,其中百合增幅最大,达4000万粒以上,令人目眩。
中国(包括港台地区)已经成为荷兰重要的球根进口国,继美、日、德、英、意和法国之,进口额已跃居世界第七位。2002年度中国大陆成为荷兰的第十大花卉球根进口地区,而在2001年度则排在第十五位,在2000年度只排仅在第十八位。在其他国家的进口额一直停滞不前的情况下,中国一支独秀,成为荷兰种球进口最有潜力的地区。
种球进口由集中转向分散
中国大陆地区对百合、郁金香情有独钟。和1999年度相比,2001 年度郁金香、百合、唐菖蒲三大球的进口量均翻了一番。其中百合的进口总量已经达到5150万粒,为最大;郁金香进口也高达2630万粒,这还没有把通过香港和台湾进入大陆的部分计算在内。
香港地区对百合和唐菖蒲比较偏爱,对郁金香需求量不大,与大陆相同的是百合种球进口增加迅猛,并超过唐菖蒲跃居第一位。与199 9年度相比,2001年度百合进口增加了两倍多。这也可能与转口大陆的量增加有关。
我国台湾地区唐菖蒲种球的进口量最大,在欧盟外国家中仅次美国位居第二。与1999年度相比,增幅近900万粒。而同时,百合和郁金香的表现却比较平平,百合的进口还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