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汉普敦的地理位置靠近南回归线,这里1月份的平均最高气温为31.4摄氏度,7月份的平均气温在8.6到21.7摄氏度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856毫米,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这里属于热带的干热地带。好在植物园的地势比较起伏,再加上墨雷河的泻湖可以作为灌溉的水源,基本可以弥补缺水的劣势,并为热带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洛克汉普敦植物园早期被称为下园,坐落在墨雷河泻湖的岸边。当时这里有100多个品种的棕榈树,还有其他超过300个品种的热带树种,分别来自南美、非洲、东南亚和澳洲北部的太平洋群岛。其中最壮观的树种有孟加拉菩提树、木棉树、香肠树等。不论是从个体的角度还是从整体形成的气势来看,这些树都为早期的洛克汉普敦植物园增色不少。
对植物园贡献非常大的一位园长是约翰·杉尼斯。作为一名园林科学家,他不仅拥有极为丰富的植物学知识,而且还具有经营苗圃的经验。约翰曾在很多重要的植物学杂志中发表了关于园林研究的文章,同时他作的标本收藏还在1876年费城博览会上展出过。从植物园的风格设计到各种植物的筛选,无不凝聚约翰的心血。
洛克汉普敦植物园分为三个主要的景区,下园、上园和鸟园。上园的修建主要是在植物园的第一任院长杰姆士的支持下完成的。它一开始只是泻湖边一片大约10英亩的土地,当时有很多的植物幼苗和种子都来自于布里斯班的植物园。那些高大的孟加拉菩提树、棕榈树和南洋杉都是在那个时期栽种的。植物园的另一位园长理查德原本是洛克汉普敦的苗圃园艺师,他在家乡爱尔兰湾完成了有关植物学的教育。在他主持植物园将近30年里,逐步完成了上园的修建。上园和下园的主要区别在于,上园为游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娱乐休闲场所,既有宽阔的草坪供全家野餐,也有烧烤设备供朋友聚会,一排孟加拉菩提树形成了上园与下园的天然分界线。植物园第三个重要景区的修建要归功于另外一位园长西蒙,他的主要功绩在于在下园的旁边建立了一个鸟园。由于靠近泻湖,这里栖息着众多的水鸟,西蒙正是利用了这一条件在这里成立了第一个鸟园,不仅保护了当地的鸟类和其他禽类,也为植物园增添了一道情趣盎然的风景线。
随着政府津贴的逐年减少,植物园也开始考虑今后的生存问题。他们逐渐把目光放到了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身上。建立一座日式花园的想法逐渐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在1981年,这个想法开始付诸实施,一位来自日本的著名园林设计师开始规划这座日式花园的整体构图。另外四位同样来自日本的园林技师则用了10个月的时间把这个构图落实。光是花岗岩就用了40吨之多,每一块花岗岩的性状都经过了精心的筛选,其中最大的一块高达两米。他们来从植物园的其他园区中挑选了30多棵已经完全长成的树木,移植到新成立的日式花园中。完成整个花园大概需要5到10年的时间,其中还要陆续挖掘一个人工湖泊,修建一座茶艺馆。园中的一切小陈设都有着明显的日式风格,例如日式花园中常见的石灯笼等。这里的植物也是当地特色和异域风情的结合体,杜鹃花、百合花以及小巧的盆栽植物都受到精心的照料。
该植物园最近的计划是在原有植物园的基础上再开辟出一片专门作为植物科学研究用的土地,这个计划得到了昆士兰农业计划署下植物学分部的大力支持。在这个新开发的项目中,土著居民居住地的植物将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而现有的植物园本部因拥有的丰富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将继续承担起为市民提供轻松愉快休闲场所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