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至9日,记者应荷兰瑞恩公司(Rijnplant)的邀请赴荷兰参观考察,其间参观了2003阿姆斯特丹国际花展。在参观花展的3天时间里,记者仿佛经历了——
走进花展大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11个展馆,4万平方米的展出面积,走马观花地看一遍也得半天时间。接下来就是犯晕:一个个陌生的公司,奇形怪状的展位装饰,眼花缭乱的产品,满眼都是新鲜事,一下子都不知道看什么、怎么看了。待新奇感消除后,记者慢慢看出了些门道。
头两天记者都是和瑞恩公司的Ben Steijn 一起去的。 Steijn和蔼可亲,是位老资格的花卉工作者了,但他进展馆后,并不急于参观,而是四处找熟识的企业“蹭”咖啡喝,而且一连两天都如此。不单是S teijn ,记者发现大多数参观者都这样,参展企业的展位上也就格外热闹。这也是国外展会的一个特点:企业都会在自己的展位上摆个简易的小吧台,为到访的客人、朋友提供咖啡、小点心等,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几家展位面积大的花卉企业还支起了锅灶,胖胖的厨娘持铲上阵,神情专注地摊起了小薄饼。
喝完咖啡,记者开始独自参观4个花卉展馆。以往在国内参加花展,新品种是记者关心和采访的重点,而在这里,这条经验已不能再用了:满眼都是表示新品种的大大的“NEW”字,一些育种公司能摆出一种花的好几十个新品种,让你觉得无从下“眼”。好在参展花卉企业都以实物说话,这也给英文不太好的记者提供了方便。
再看这些展出的花卉,这盆红掌,花艳叶绿,姿态婀娜,极富美感;那盆红掌花枝繁密,叶片小巧,如一个活泼、清丽的小女孩。看远处,还有白的、粉的、咖啡色的红掌,小的如瓶盖,大的如蒲扇,让你目不暇接。不同种花卉产生的差异更让人吃惊:拳头大小的迷你仙客来、碗口般大的百合、花纹如猫脸的蝴蝶兰……“美丽产生于对比”,此时记者才体会到花之本意应该是一种变幻的、给人惊奇的艺术,于是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不遗余力地出奇出新了。
既然是艺术,就离不开想象和浪漫,这集中反映在展位的布置创意上。记者在参观一家企业的展位时差点就“误入歧途”。这个展位在展馆一角,有一个不大的入口。进门后左侧是一幅大大的美女画,右边摆着几株奇形怪状的仙人掌。再往里走是一个烟雾缭绕的“小屋 ”,屋内只有几盆大花蕙兰。为了弄清这家到底是经营什么业务的,记者顺着屋边一条幽暗的小道向前走。道很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正当记者怀疑是不是走错地方了时,小道到头了,一个宽阔的“客厅 ”出现了。“客厅”中摆满了各色鲜花(表明这是一家花卉贸易公司)。看到此,“冒险”进来的人莫不哑然失笑。在参观时你还需时刻小心“陷阱”。一家位于展馆中间的企业,在展位上吊满了硬塑料条,塑料条下是大的塑料板,上面放着百合。塑料条和板都是透明的,阳光一照似若无物,不少粗心大意者径直就朝塑料条上撞,企业老板则在一旁窃笑。还有家企业比较“懒惰”,只是把一堆梧桐树叶往展位地上一铺、摆几张桌椅就算完事了。
在展位的宣传上,欧洲人的幽默表现得淋漓尽致。记者每次经过8、 9号馆的通道时,都会被一个“小丑警察”用哨声“拦住”。这个“ 警察”两边脸上分别涂着红、白油彩,穿一身警服样的衣裳,嘴里含着一个口哨,左手举着一个警察拦车用的牌子。当有人走近时,“警察”就会鸣哨举牌,示意行人止步,并把牌子伸向你。牌子上放着一张名片,记者接过一看是一家花卉企业的,上面还写有展位位置!展会上还能见着“机器人”,他浑身铜盔铁甲,脸部遮得严严实实,推辆自行车,迈着生硬的机器步。机器人会悄没声的走到你身旁,如果你足够胆大、没有被他吓跑的话,他会与你握手,然后指着自己的胸卡让你看。看后你肯定就忍不住要笑:一家企业的名称。
三天下来,记者并没感觉到累,一是因为花靓养眼,二来展会气氛轻松,好玩的事太多。
只是,让国内花展也办得如此轻松活泼目前看来还是种奢望:除了文化的因素外,在一个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社会富足的地区,人们对花的需要和感受是异于尚处于工业化时期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