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采访期间,记者参加了日本岐阜大学教授福井博一、盆花协会会长加藤孝义、岐阜月季协会古田熏等花卉界知名人士聚到一起召开的座谈会,会上大家畅谈了对中日花卉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前景的看法。
加强品种保护意识,学习引进育种技术,尽快培育出自己的品种。
1987年,福井博一第一次来中国,之后几乎年年都要来。他与广西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现在是辽宁省农科院的技术顾问,经常到沈阳,为月季生产、育种工作做技术指导。15年的积累,使福井博一对中国的花卉产业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感触也颇多。福井博一说,中日工业贸易的交流比较频繁,经常是把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拿到日本来卖。但从花卉方面来看,不能仅进口中国便宜的东西,还要把日本好的产品、先进的技术带到中国,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应以互利为基础。例如,10年前仅听说有中国的花卉进口到日本。而近年来,中国的花卉产业发展很快,在中国市场上,品质好的盆花价格很贵,而且很畅销。现在,开始有日本高品质的大花蕙兰等产品出口到中国,双方的市场有不同的需要,这种双向贸易就很好。但是,产业发展过程中,中国的花卉生产者应该具有新品种保护意识,要尊重知识产权保护,这样才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加藤孝义认为,日本也是近年来开始重视和尊重知识产权的。原来大家不遵守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是因为许多生产者没有搞过育种,不知道育种过程所付出的辛苦劳动。现在,日本许多生产者从事育种工作,付出心血,辛苦培育出的品种,当然希望别人尊重,同时他也会尊重别人的品种。中国花卉产业在发展,也会逐步培育出自己的品种,让别人来买自己的品种。品种保护不能靠外界舆论施加压力,而是需要自己来维护的。例如有一个品种,市场非常好,育种人就会有热情拼命去保护。古田熏说,日本有一个月季品种,已经有20年了,在市场上始终占据第一位,因为它是在日本本土诞生的。从长远看,品种引进毕竟是短暂的,中国生产者也应该努力培育出自己的品种,它适应本土气候、地理条件,才能有市场和前景。因此,中国一定要引进育种技术,培养出专业技术人员,这样才能尽快培育出自己的品种。
增进中日交流,开展合作,在互利基础上共同发展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中日两国花卉界的交流太少了。加藤说,在日本排在第一位的花卉种类,在中国未必就受欢迎。例如,在挑选大花蕙兰出口到中国时,日本人和中国人的看法就不一样。福井博一说,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看待事物的标准也不同。例如资生堂的化妆品,在日本没有什么名气,而在中国就很受欢迎。
开展合作,有利于中日花卉产业的发展。福井博一说,日本生产者可以带着品种、技术到中国去,找有信誉的企业合作,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加藤孝义认为,只有在日本本土成功的人才能有能力去开拓中国市场,而且,在贸易或生产中,只有让中国合作者赚到钱,才能把合作很好的开展下去。现在,盆花协会正在向政府争取出口补贴,希望今后,能够组织日本生产者到中国去参加展览,甚至是举办日本花展。古田熏说,今年日本要举办“月季大会”,也欢迎中国生产者能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