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澳大利亚科学家正在努力建立世界级的植物病虫害诊断系统。发展这一系统的推动力来源于澳大利亚植物健康委员会于2 002年发布的名为“植物病虫害诊断现状评估”的研究报告。
以报告为出发点,澳大利亚植物健康委员会的工作小组将工作重心定为发展高质量植物病理学及昆虫学诊断网络,建立规范诊断标准,开发鉴定系统等三方面。
现在,各国政府、商业机构、科研院所等都在对植物病虫害进行研究。据澳大利亚植物健康委员会规划部主管罗德尼-特纳(Rodney Turner)介绍,现在各地在植物病虫害研究方面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不同地区的专家研究同一种植物疾病,相互间缺乏交流,造成一些已经认识得比较透彻的病虫害,仍有很多人在研究,而对于一些奇特的植物疾病却又缺乏统一认识。澳植物健康委员会的科研人员们认为,植物病虫害诊断网络系统的建立将更加有利于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等方面的专家进行交流,可以为他们的研究工作提供更方便的合作平台。并且,资源共享也可以帮助节省工作预算,促使植物病虫害研究向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
另外,植物病虫害与动物或人类的疾病不同,现在还没有全国以及全世界统一的诊断标准。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同一种有害物,可能存在着不同的辨识标准和治疗方法。这可能造成对一些植物疾病的爆发缺乏预见性,甚至做出错误的判断。
现在,工作小组已经花费了10万美元用于开发诊断检测系统,并为每台研究机器安装了价值超过20万美元的先进设备,用于开发新型植物病虫害检测技术。特纳说:“我们希望利用这些先进的设备,建立起两个技术平台,即前台试验室和专家认证中心。由专家认证中心对未确定的植物疾病进行研究、鉴定,制定辨识标准,然后借助网络与社会各界分享,这样可以减少企业、政府在这方面的研究费用,也可以提高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工作效率。同时,研究中心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断改进的技术设备将成为鉴定中心及时、准确进行病虫害识别、诊断的保证。”
研究小组还计划推出合格鉴定系统,用于那些未经实践的病虫害诊断方法。系统会对诊断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以减小用户的风险性,但现在这一工作还未展开。
特纳称,植物病虫害网络系统的建立将使澳大利亚在植物病虫害诊断方面居于国际领先地位。现在澳植物健康委员会已经组织了相关专家进行网络模型开发工作,并聘请了农业经济学者对其成本价值进行评估。提案一旦通过,澳大利亚农业部、林业部等相关部门也将为其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