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靠近赤道,全年可种植花木的气候优势,以及低廉的劳动力,非洲在花卉生产方面拥有很大的潜在优势。肯尼亚是非洲花卉业发展较为悠久的国家,从上世纪70年代,当地就开始种植康乃馨。80年代晚期,当地月季种植面积迅速提升,到90年代中期,月季已经基本代替康乃馨,成为当地的主栽品种。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肯尼亚的农产品出口量超过13万吨,其中鲜切花和切叶品种的比重占46%,出口额近2亿美元,占东非地区整个花卉出口总量的60%。鲜切花品种中,月季为肯尼亚的主要出口品种,占近75%。今年,肯尼亚还计划将月季种植面积扩大15%。
肯尼亚的花卉出口主要面向欧盟地区,运往欧盟的鲜切花占其出口总量的94%。现在,肯尼亚已经超过以色列和哥伦比亚,成为欧盟最大的花卉进口国,占欧盟花卉进口份额的25%。
但是,现阶段,肯尼亚花卉市场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美元和欧元汇率提高、外部投资减少等都迫使肯尼亚种植者开始在生产模式、产品品质等方面寻求突破。近日,美洲部分花卉企业组团参观了肯尼亚的多家月季生产公司。企业代表们普通认为,现在,肯尼亚花卉生产正处于变革中。
来自美国纽约的简-奥姆斯(Jan Ooms)现阶段正在联系进口肯尼亚月季的业务。她说:“肯尼亚的月季多为小头月季,而且采取天然种植,农药污染小,在超市销售中具有一定发展潜力。”而对于现在出口赢利主要来自欧盟的肯尼亚来说,美国市场也具有很大诱惑力。
来自哥伦比亚的安德烈-赫瑞尔(Andre Herrera)则认为,肯尼亚具有很强的出口优势。他说:“肯尼亚的海运成本基本与路运持平,这是很有利的。而且劳动力成本低,哥伦比亚的雇用工人每月平均工资为247美元,但肯尼亚工人每天平均工资仅为1.5美元。”
来自厄瓜多尔的约翰-尼瓦杜(John Nevado)也认为,现在荷兰拍卖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只有不断推出新品种、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才有可能在荷兰站稳脚跟。对于像肯尼亚这样的国家来说,开拓新市场是更明智的选择。其实,除美国以外,一些亚洲国家,如日本、中国也拥有比较好的开发潜力。
然而,不同国家对植物品种的偏爱也有所不同,比如对于切花月季品种,俄罗斯人比较喜欢盛开的花朵,欧盟地区比较欢迎花苞紧实的品种,美国则介于两者之间。因此,对于肯尼亚来说,在扩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品质,开发适合不同地区需求的产品也是很重要的。
此外,在花卉出口方面,肯尼亚面临的来自国外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同样拥有理想气候和低成本的厄瓜多尔就是其有利竞争者之一。借助外部投资,厄瓜多尔发展迅速。该国花卉品种较多,品质较高,在花卉出口方面已经开始抢占肯尼亚的市场份额,给肯尼亚造成一定威胁。但从全球产业发展来看,这种竞争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