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牡丹
1月25日,在中国第十届梅花蜡梅展上,中国工程院陈俊愉院士透露,长期空缺的中国国花,有望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选定。
此消息再次引起网友强烈反响,支持率最高的梅花和牡丹之间该如何取舍?它们各自代表了怎样的内在精神?谁又能成为中国理念的代言人?这些争论的焦点大概都源于“梅”与“牡丹”背后的理念冲突。与其问谁能成为中国的花魁,不如问究竟是哪种理念将成为中国未来社会的主流。
国花历史 谁才能代表中国理念?
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开始栽培牡丹,唐代牡丹更是被誉为万花之王。到了清朝,慈禧“垂帘听政”时将牡丹正式定为国花,并于颐和园修筑国花台。1915年版《辞海》载:“我国向以牡丹为国花”。
1929年前后,国民政府内政部与教育部联合通令全国,宣告以梅花为国花。
1981年秋冬之际,—些著名的植物学家大力支持,倡议全国开展国花问题的讨论。l982年《植物杂志》受中国植物学会的委托开展了评选我国国花的讨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相继作了宣传介绍,从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20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曾组织过两次国花评选,一次是梅花夺魁,牡丹居亚,另一次则是牡丹称王,梅花位次。
1988年发布的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和约》十周年纪念邮票,一枚的图案是日本的国花樱花,另一枚上面是中国的牡丹。
1994年9月2日中国花协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全国开展评选国花活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慕华作了题为“让国花尽早诞生”的讲话。牡丹和梅花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河南洛阳成立了由市长亲自挂帅的“牡丹争国花领导小组”,力捧牡丹为国花。后来评选小组组织了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投票,结果牡丹以18票获胜。
近来国内
花卉界提出三种国花评选方案:“一国一花”,国花为牡丹;“一国四花”,牡丹称国花,另设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四季名花;“一国两花”,牡丹、梅花为国花,由我国著名花卉专家陈俊愉提出。
评选花魁 三大条件和四大意义
1994年9月2日中国花协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全国开展评选国花活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慕华作的题为“让国花尽早涎生”的讲话中指出了通过评选国花的意义:
(1)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通过歌颂祖国的花草树木,选出心目中最喜爱的花卉,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2)鼓舞人们投身于建设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事业中。花卉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而且具有独特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进一步提高对发展花卉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花卉在我国农业中是一项古老而新兴的产业,我国花卉栽培历史长达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