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生物爱好者偶然发现百余枚恐龙蛋
新浪科技消息,据俄罗斯有关媒体2月6日报道,科学家们日前证实,在印度中部地区偶然发现的百余枚恐龙蛋化石属白垩纪。
据悉,这些恐龙蛋化石是印度古生物爱好者于2006年12月份在印度中部的中央邦找到的。据找到这些恐龙蛋的古生物爱好者称,他们在每个巢穴中都找到了6-8枚恐龙蛋。发现大量恐龙蛋的消息传开后立即吸引了无数专业考古学家前往该地开展研究。
专家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表示,上述这些恐龙蛋分别属于三种大型食草恐龙,这种恐龙成年后身长可达12-25米。研究人员表示,食草恐龙也被称为ornitopod。它们依赖两只脚活动,类似于古生物禽龙和鸭嘴龙。地球历史上的白垩纪指的是一亿四千四百万至六千五百万年前的历史时期。它是中生代的最后一个阶段。正是在白垩纪末期,恐龙、翼龙和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都灭绝了。
科学家们认为,在白垩纪晚期,陆地逐渐形成今日模样。地壳不断运动,引发全球的火山活动。大规模的火山爆发持续了数百年,地表满是火山喷发物,大气充满有毒气体与灰尘。剧烈的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导致了白垩纪生物界的巨大变化,中生代许多盛行和占优势的门类(如裸子植物、爬行动物、菊石和箭石等)后期相继衰落和绝灭,新兴的被子植物、鸟类、哺乳动物及腹足类、双壳类等都有所发展,预示着新的生物演化阶段——新生代的来临。
科学家们进一步解释称,爬行类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达到极盛,继续占领着海、陆、空。鸟类继续进化,其特征不断接近现代鸟类。哺乳类略有发展,出现了有袋类和原始有胎盘的真兽类。鱼类已完全的以真骨鱼类为主。白垩纪的海生无脊椎动物最重要的门类仍为菊石纲,菊石在壳体大小、壳形、壳饰和缝合线类型上远比侏罗纪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