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和速生丰产林等产业面积8万余亩,累计达到40万亩,年创产值3.28亿元,占山区农业产值的88%,已成为山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是长城沿线以天津板栗、蓟州薄皮核桃为主的干果基地新增面积2.5万亩,累计达到6万多亩,年产量750万公斤,创产值3700万元。
二是在水库周边地区发展优质葡萄基地已发展到5.5万亩,年产量4950万公斤,创产值1.5亿元。
三是以东、西两洼为重点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发展杨树速生用材林两万多亩,预计10年产材80万方,可实现经济收入3.2亿元,年均收入3000万元以上。
四是在北部山区大枣基地。2000年以来,我们利用酸枣资源嫁接大枣150万株,到2003年总产量达到450万公斤,获经济效益4000万元。
五是种苗花卉基地。新发展种苗花卉基地1.5万亩,累计达到4.5万亩,辐射带动26个乡镇、上万户农民。年出圃各种优质造林绿化、美化苗木4000多万株,创效益5000万元以上,成为蓟县农村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带动和加快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工程的实施不仅收到了较好的生态效益,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还带动了蓟县生态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蓟县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为了发挥生态资源对旅游的带动作用,蓟县围绕改善景区生态环境,加大了绿化美化力度,改善了景观质量,提升了景区的档次和品位。近两年来,全县新增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梨木台、元古奇石林等景区景点7处,发展特色山野家庭旅游2000多户,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6000多万元,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与此同时工程区每年还可解决3万多名农村剩余劳力的就业问题。
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同时,让农民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首先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推广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农民乐意接受又符合国家要求的树种品种;其次培植了“林+草+畜禽”、“林+药”、“林+苗木”等多种经营模式示范典型,带动了畜牧、药材等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了立体经营的目标。据统计,几年来,在治理区发展经济型树种3万多亩,间作种植经济型植物和发展林下畜禽养殖1万多亩,据初步测算,治理区农户年纯增收2000多元,人均纯增收700元。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