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骄人的数字1月中旬,记者在云南省元江县臧健
花卉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一份资料,内容是该公司2006年生产销售的基本情况:年产唐菖蒲种球600万粒,其中出口到越南50万粒,唐菖蒲鲜切花400万支,约占云南全省冬春季生产量的80%,其中销往香港50万支,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
年产晚香玉种球300万粒,鲜切花300万支,占云南省生产量的95%以上,占国内冬季市场的80%以上,其中销往香港约40万支,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年产彩色马蹄莲种球300万粒,鲜切花30万支,盆花10万盆,其中鲜切花全年生产量占云南省的50%以上,盆花产量占国内生产量的50%以上。2006年3月,向荷兰首批出口种球2万粒,今年计划出口20万粒,同时与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企业合作,今年将上市年宵彩色马蹄莲盆花5万盆。
年产
黄莺1000万支,占云南冬春季生产量的50%以上,其中向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出口300万支……
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公司总经理臧健认为,这得益于他始终坚持一个信条,那就是有了科技支撑,才能市场称雄。臧健强调:“一个企业要想做到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市场占有量不断扩大,综合成本不断降低,就必须依靠科技。在保证花卉品质的前提下,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成本的竞争,而唯一能够做到永久性降低成本的方法和手段还是科技。”
用科技解决难题臧健公司成立于1999年,目前在元江共有7个生产基地,其中离总部最近的约为6公里,最远的超过250公里,总面积为1800亩。基地分布跨越了热带干热河谷、亚热带、温带(高海拔地区)气候带,这些地方地形复杂,地理气候特点突出。一个公司的基地如此分散,管理难度就会加大,臧健却认为这样能充分利用元江的立体气候优势,选择与品种相对应的气候带,可以生产出不同上市时间的不同花卉品种,当然这期间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
拿冬季产花用的唐菖蒲种球来说,要求其产花时间从头年12月初一直供应到次年4月初,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但这中间包括了圣诞节、元旦、春节、“三八”节、清明等几个节日,用花量也占了全年的50%。以往解决冬季产花用种球的办法有两个,一是进口,二是用超长贮存期的国产种球。但是,进口球成本过高,国产球开花率和质量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经过多方论证后,1999年开始,臧健利用元江地理气候做实验,打破了唐菖蒲种球历来春播秋收的繁殖规律,采用冬天种、夏初收的方法,不但使种球的收藏时间由过去的一年左右缩短到现在的两个月,成本下降了60%至70%,而且种球质量大大提高。产花时间从11月底一直延续到次年4月。产花率由原来的不足30%提高到70%以上,一级花率由过去的20%提高到80%,种球的腐烂率由10%至20%几乎降至为零。这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际唐菖蒲繁殖的空白,提高了我国唐菖蒲种球和冬季鲜切花的质量,增强了出口的竞争力。
再比如彩色马蹄莲的种球繁殖,一般是在亚热带和温带,但这种气候条件下生产的种球,经常会出现高温危害而加重种球病害,因无霜期偏短而品质降低的问题。臧健则在温带高海拔地区选中一块生产基地,通过科学种植,不但克服了上述弊端,而且大大提高了种球的成球率和品质。为达到周年生产“彩马”的目的,他们充分利用元江地理气候优势,在不同海拔地区建立3个基地,用于周年生产种球。在这里,从组培苗到成品球(周径15至22厘米)只需两代,用较低成本生产出了品质优良的种球,价格则不到进口种球的三分之一。荷兰花商看后说,他们在南非基地生产的彩色马蹄莲种球质量都不如这里的好。
借专家增强科技力量
臧健说:“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是国内外的花卉专家帮我实现了一次次的飞跃,他们既是我的良师又是我的益友,我感谢他们。”
去年,臧健公司共接待了到元江交流生产技术和寻找商机的日本、荷兰、新西兰等国家的20余批花卉专家。5月,新西兰专家到元江与臧健公司共同调研“彩马”的生产情况,之后,双方制定了云南彩色马蹄莲的生产技术和发展规划。紧接着,又与荷兰一家“彩马”种球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今年在元江试种10万株“彩马”种苗,所产种球全部由荷兰回收。一旦试验成功,荷兰将在我国进一步扩大“彩马”种球的生产。外国专家的到来,不仅使臧健了解了国际上最流行的品种、栽培方面的新经验和市场发展的最新趋势,而且为公司科学合理安排今后的生产、管理、发展起到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