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全省各地都在全力以赴植树。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推窗见绿”、“出门见绿”,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成为城市的奋斗目标。
让都市随处可见绿色植物,当然是一件好事。但近年来一些城市在园林绿化中,出现了片面追求大广场、大草坪、大树进城、高价造绿,追求所谓“现代化档次”等现象。为了改善城市环境,绿化城市、美化城市,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违背自然规律,不从本地实际出发搞绿化,其结果不仅不利于城乡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而且极易助长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和奢侈浪费之风,这和我们进行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背道而驰。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资金紧张、水资源匮乏、土地资源短缺等制约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难题日益突出。这要求城市园林绿化必须将“节约”二字牢记在心,将节约理念作为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一把标尺。
说了这么多,其实完全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倡导走节约型园林绿化之路成为必然。走节约型园林绿化之路,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我们必须认识到:城市绿化必须坚持以节财、节水、节能为手段,以生态环保、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坚持只用对的、少用贵的,多用成本低、适应性强、地域特色明显的乡土树种,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将好事办得更好,才能为城市人民提供最高效的生态保障系统和和谐宜人的游憩场所。
换言之,“节约型绿化”必须走“勤俭节约办实事”、“因地制宜讲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向高价造绿说“不”,拒绝“生态铺张”。因为,因地制宜、师法自然,这才是真正的节约。
城市绿化打出“节约牌”
进入4月,沈阳大街小巷旁的树木尚未吐绿,但已饱含绿意。进入省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任春秀的办公室,记者直接提出了问题:“在城市绿化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该怎样科学建绿?”
作为从事园林建设工作多年的专家,任春秀的回答很简捷:“勤俭节约,科学建绿。”她的回答如果换成另外一种表述,就是“节约型园林绿化”。
就在记者采访前一个星期,任春秀所在的省风景园林学会在铁岭市召开了学术报告会。这个会时间不到一天,但主题不小:如何进行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在去年8月召开的全国节约型园林绿化工作会议上,建设部提出了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这个方向,并部署了这项工作。省建设厅有关领导曾在学会代表大会上提出应加强这方面专业技术研究工作的要求。”任春秀告诉记者:“‘节约型’作为一把标尺引入城市绿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城市园林绿化的方向目标也是一致的。”她接着说:“园林绿化作为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任务就是要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人们的工作环境,建设宜人和谐的生活环境,创造人们娱乐休闲活动的场所,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努力。提倡‘节约型绿化’,有利于园林绿化向健康方向发展,就是以最少的资源和资金的投入,实现园林绿化最大的综合效益,就是为了把园林绿化这个任务完成好。当前各地出现的一些问题,其结果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影响了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
省风景园林学会另外一位专家认为:“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就是要节约集约、经济高效,要少花钱、多建绿,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让乡土树种挑大梁
专家认为,城市绿化应因地制宜,注重选择本土园林植物和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园林植物,慎重引进外来树种。
“乡土树种不是‘土气’,它们在生活的土地上扎根,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养一方树’。园林绿化讲究适地适树,‘翻译’过来就是说:选择乡土树种为城市绿化的主力军,最符合节约原则。因为乡土树种苗木成本低,成活率高,管理最省事,不会因气候变化而‘生病’。”在园林专家李作文看来,最适合辽宁城市绿化的树种还是传统的杨柳榆槐,这些树种最适合作为城市行道树。
李作文告诉记者,乡土树种就是本地区土生土长或称地带性的树种。广义上也可以包括某些经过驯化已在当地长期栽培、并完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生长良好的外来树种。实践证明,这些树种生长健壮、冠大荫浓、抗寒、抗旱、抗污染、耐瘠薄土壤、适应性强,能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在沈阳鲁迅公园前的马路上,生长着高大的刺槐。“这其实是外来树种,但已经适应了沈阳的气候,可作为适宜的树种。每到炎炎夏日,绿荫如盖,行人行走在路边,都会感到特别舒坦!”李作文赞叹。
前几年,省内某市一条街路上引进了法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