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43亿亩林地,8亿亩沙地,6亿亩湿地,林业土地面积是农业的3倍,年总产值却只有3000多亿元,43亿亩林地利用率仅为59.77%,人工林蓄积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0%;而农业的年总产值远远超过林业,其发展水平已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30%。这组数字发人深省。尽管造成这种结果有诸多历史原因,但目前我们已没有太多时间去拷问历史,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探寻突破。
日前,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与山东省齐河县联手,组织我国林业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就林业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其中,不少问题应该反省,许多建议值得借鉴。
在此,本刊采撷部分专家的智慧之光,呈献读者。
任荣荣
中国林业专业委员会咨询研究所所长
21世纪中国林业必然会走精细生态与产业合二为一的产业化道路
林业本身是一个产业链十分丰富而复杂的大产业群体。树木本身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于一身,可是我们总要将它们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划分、割裂,实在是愚蠢的举措。利用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需要,为什么不能形成一个特殊的产业?森林、树木吐故纳新产生人类必需的氧气,为什么不能形成一种生态产业?
中国人均土地占有率恐怕是世界最少的国家。面对人口压力,我们不能走人口少资源丰富的一些发达国家的路子,他们有足够的条件去先发展生态后发展产业;也不能走先破坏后建设的老路。惟一的道路是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同步发展。要学习农业,走生态建设是形体,产业发展是灵魂的中国精细林业道路。
生态建设变为一种产业行为,一旦引入市场机制,必然形成竞争,生态林的质量必然会向深度高度转化,生态林的经营必然会形成新的林业产业理论和各种各样的经营模式。为了求得单位面积产生最好的生态效益,同时寻求更多的经济效益,必然会从树种选择上经营,科学探索林相、林木结构、林地改造、病虫害防治等,催生相关项目,精细林业生态与产业合二为一的林业也就顺理成章了。在中国民间,特别是在一些民营企业家的带动下,采取多种林权、地权的转变形式,形成集约化经营,已使我们看到这方面的曙光。可以断言,这必将在全国形成发展的大趋势。
林祥金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林业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发展私有林,提高责权对称程度,形成全社会办林业格局
私人愿意做的事情让私人做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权利与责任的对称程度。判别一项事情究竟谁来做、谁来决策,关键是看谁运作、谁决策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既然社会需要发展林业,私人愿意经营林业,政府就应该鼓励至少是允许私人经营林业。
非公有制林业的最大优点是:利益比较直接,最容易调动人的积极性。非公有制经济与市场有一种天然的、内在的联系,只要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就不能没有非公有制林业。非公有制林业的特点是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利益直接,适应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林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实践证明,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对于打破林业行业的单一主体结构,引入竞争机制,开辟全方位、多层次的林业投资渠道,形成全社会办林业的现代林业经营格局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李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会长
如何发展私有林,主要取决于中国发展私有林的目标
要农民为官员的政绩作贡献肯定是不现实的,那么是让农民为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作贡献?还是为农民增加收入作贡献?如果以改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