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因遍地椰子树被称为椰城,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城市园林绿化,但令人奇怪的是,海口市政府耗费大量资金并没有换来市民的青睐。原来,近年海口市“增绿”只注意景观效果,种植了很多大王棕、印度紫檀等热带外来树种,而不考虑市民的需求,导致“增绿”不“增荫”,这让生于热带天气的海口市市民很不满意。一些市民甚至激愤地认为,海口市绿化建设过于强调“形象”,而不关心“民意”。
五年增绿上千公顷百姓却不“买账”
近5年来,海口市共增加绿地面积1047公顷。目前,建成区绿地率达35%,绿化覆盖率39.5%,人均公共绿地8.3平方米。同时,记者从海口市园林绿化局还了解到,海口计划到2010年,城市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1421.45公顷,新建公园6个,街边街心绿地、小游园100个,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30公顷,使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城市绿地率达38%以上,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以上。
然而,老百姓们对耗费大量公共财政建设的园林绿化并不买账。海口市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人们不只期盼绿色,更期盼头顶上实实在在能遮阳乘凉的绿荫。由于没有绿荫,来海口旅游的人常说,海口游是“白天睡大觉,晚上到处泡”。没有“绿荫”的海口,只有美丽的“夜海口”,白天的海口街头因阳光炽烈,游客只有躲在室内吹空调。
海口重景观轻绿荫乡土树种难进城
其实海南有很多乡土树种,既可增绿又可增荫。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园林系教授刘传刚认为,根据海口的气候等实际状况,及树种自身的性质,海南省的一些乡土树种适合走上海口的大街,譬如面包树、非洲楝、高山榕等等,这些树种一般树干粗壮,枝叶繁茂,适合遮荫。
据记者了解,海南省建设厅早在两年前就出台了具体的规定,如乔、灌木覆盖面积应占绿地总面积70%以上。城镇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比例应占总树种60%以上。国务院早在6年前就指出,要注意盲目大面积更换城市树种,本土化的物种保护和利用不够等。但从海口市今年的城市绿化建设特点来看,基本是注意景观而忽略绿荫,景观树多而乡土树少。
海南城乡绿化误区多引发全民大讨论
由海南省委、省政府主办的城乡绿化工作座谈会于近日就海南省城乡绿化、打造林荫大道等重大课题进行了讨论,听取社会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参与者有海南省主要领导、广大学者专家以及市民。
海南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文彰说:“有绿无荫的情况在海南很久了。今年有必要通过新闻媒体的关注来解决绿化中的问题。”此外,周文彰认为,认识误区是造成城乡有绿无荫的深层原因,譬如目的错位,目前海口市以造景替代造荫成为第一目的。他提出,城乡绿化应该返璞归真,为百姓为后代种树造荫。
海南大学城市生态学教授杨小波认为,在绿化建设工作中,在评审的时候,听不了反对声音,这是海口市前几年的园林绿化评审中的一种现象。比如在海府路改造的时候,有关单位自作主张,没有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
无相关法规城乡绿化管理海南“缺钙”
据记者查阅各地省级城镇园林绿化管理条例,发现海南是全国惟一没有制定城镇园林绿化管理法规的省份,海南省建设厅城建处对此也予以证实。海南城镇园林绿化法规不健全、不完善,管理十分薄弱,导致“缺钙”现象。
海南省建设厅有关人士却无奈地表示,现在要求依法行政,海南省建设厅作为城镇园林的主管单位,既没有手段,也没有依据对于各地具体的园林绿化行为予以指导和监管。有关人士建议,应尽早将园林绿化的规划、保护、监督机制上升到地方法规层面,制定具体技术指标,规范地方政府在园林绿化方面的盲目行为,禁止擅自砍伐或移植城镇树木、破坏城镇园林绿化及其设施的行为。同时,植树造林应以民意为重,增加“绿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