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渠道不畅投资资金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我国林业取到了长足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但目前林业产业的发展却越来越受到投融资的制约,融资渠道不畅、林业投资不足已严重影响到我国林业的进一步发展。业内人士表示,如何摆脱资源与资金的困境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现代林业投融资机制,已成为当前林业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蛋糕”遭遇融资瓶颈
《融资导刊》记者慧慧实习生林红梅、李慧娟报道:市场需求大、回报稳定、回报率高、管理简洁、销售渠道固定的工业用材林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致使许多企业跃跃欲试。如今造林公司间竞相“圈地”、“抢地”。因为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对于企业来说,“拥有越多的土地,企业发展的后劲越强。但投资工业用材林因前期投资需求大、投资回报周期长、银行支持力度有限等原因容易造成营林企业前期资金链断裂,而融资难是目前营林企业最头疼的问题。”广州一家林业企业负责融资的许先生日前向《融资导刊》记者讲述了林业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
据许先生介绍,企业造林一般一次都是几十万亩的,占用资金额度大,而且造林的经济收益周期较长,即使种植生长最快的桉树,最短也需要几年时间,如此一来对资金的占用非常大,林业企业初级阶段就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据了解,国家为了解决营林企业资金周转问题及鼓励民间闲散资金投资于工业用材林,在政策上规定允许林权有偿流转,即政府允许林业企业把小块林地的收益权流转给短期投资商。“但企业投资了林地并不等于就能进行林权流转。拥有林权要取得林权证,而要领取林权证却要获得当地人民政府和林业部门的重重审查,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取得林权证。最快的如种植桉树,造林加上拿林权证的程序,至少也要1年时间。”许先生说。
另外,政府目前的扶持林业发展的政策落不到实处,号召性的政策没有细化,缺少可操作性也在一定程度限制了林业的发展,比如大片林地的林权证如何分解成小片土地林权证等。许先生说。
“黑企业”套钱危害行业发展
按政策理解,企业林地在做流转之前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即企业已经拿到林权证。但因签定林地营林合同到营林企业实际取得林权证有一个办证程序的时间差,这使得一些营林企业在此期间为了融资解决资金流问题而钻市场空子进行融资。有些营林企业只凭合同书就把林地流转给市民,套取市民的小额投资。“这些不良企业片面夸大收益,而市民不懂这行的运作,他们想的只是短期投资行为,不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导致上当受骗,钱被‘套空’。这种现象对整个行业造成负面的影响。”许先生说。
政府扶持政策需细化
为解决林业企业资金问题,自国家林业政策放开后,农信社也以贴息、低息的政策支持林业发展。“但现实中林业企业要取得相关资金支持还是非常困难。”许先生说。
“希望政府加强落实工作,不仅仅是颁布号召性的政策,而是要把政策细化到可操作,使银行及其他社会待投资金有信心贷款投资给营林企业。同时希望政府加大促进力度。”许先生建议。
针对某些企业“套钱”的不良行为,许先生提出:政府可建立林权流转交易中心,把林权集中在林权流转大厅公开交易。这个办法可由政府统筹,企业具体运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