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城市和乡村间往返的人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城市比乡村温度要高”,这就是所谓“城市热岛效应”。在冬天,“热岛效应”惹人喜爱;在夏天,“热岛效应”就很令人讨厌了。
西安交大俞炳丰教授主持完成《西安城市热岛效应的调查与分析》报告指出,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在城市化的人为因素和局部天气气象条件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城市人口的增长、建筑物的增加、交通工具的增加与取暖燃煤及工业化的发展等人为因素,是使得城市热岛强度不断增强的突出原因。
西安“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和日益加重,对城市各种小气候因素、城市空气质量以及城市居民生活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城市热岛效应不仅会使夏天变成火炉,还会使环境综合质量下降,引起一系列城市病和多发性流行病。城市热岛效应还使城市工商业用电、居民生活用电等能耗剧增,造成城市电力紧张。城市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城市烟雾增加3%,对能量的需求就要增加2%~4%。与此同时,城市热岛效应还会影响城市的其他气象要素,使城市里能见度降低、雾日数增加;使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增高,造成严重的高空污染。
俞炳丰教授等专家的研究表明,西安市具有较强的城市热岛效应。如何缓解西安的热岛效应,是提高西安人居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改善西安投资、融资环境的有力保证。那么,到底如何缓解西安的“热岛效应”、打造“清凉古城”呢?俞炳丰教授等专家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切实搞好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西安应在保持古都原貌的前提下,努力向现代化城市发展。要加大西安卫星城市建设,分散市区人口。根据西安的气候条件,合理布局工业、商业和居住区,明确各区块的功能分布;建设城市绿色廊道,打通城市风道,尽量把自然风引入市区中心,同时在城市外围建立多功能防护林,这样既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又可净化城市空气污染。
其次,加大西安城市能源结构调整、燃料结构改变的力度,积极开发,使用高效、节能的燃烧技术,继续加大“燃煤区”和“改煤区”的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强集中联片供热、供气,逐步改变冬季家家户户靠小炉、空调等采暖设备取暖的现状。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开发、利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能源;积极开发高质量隔热材料,提高城市下垫面的反照率。
第三,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力度,提高绿化质量。西安的最高气温若以摄氏40度计,当绿化覆盖率达到50%时,可降低气温5.2摄氏度,西安的热岛强度平均值也就在摄氏5度左右变化,城市热岛效应就可基本消除。
绿化方面,要坚持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相结合的复合绿化方向;在主干道两边大量植树,同时进行楼顶绿化、墙壁绿化。在道路、广场等周围进行下陷式绿化,有利于保持水分平衡,从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第四,改善市区道路的透水性、保水性性能;增加城市水面以及洒水、喷水设施。应加强开发透水性强的新型路面铺设材料,以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在城市广场、小区多设置人工喷泉之类的喷水设施;绿地里应有完善的洒水系统;配备足够的洒水车每天定期对城市道路路面洒水。
最后,要改善城市交通结构,实施畅通工程,改进汽车燃料、安装汽车排气系统净化装置。城市交通是产生城市热岛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西安城市道路是典型的网状分布,其致命弱点是十字路口多、容易发生交通堵塞现象,从而导致交通工具大量排放热量和废气。因此,交通状况的改善,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意义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