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实际只能完成2000来亩。
市林业局的同志向记者抱怨说:“我们这儿平均每亩地仅一次性造林投资就得200元,加上平日的管护,费用超过千元,而且辛辛苦苦栽种的树木即使成活了,十多年内也很难成林。”
而同样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新疆轮台县,城西边20多公里处有一片总面积为1.3万亩的灌木林地,六年前植被覆盖度仅20%左右。2001年以来,当地引用天山汛期雪水灌溉封育,如今这里的植被覆盖度已经超过了40%。
类似的例子在“三北”地区还有很多。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的陕西省靖边县通过封山禁牧,境内植被恢复明显,现在大部分地区已无大片明沙地,夏天满眼绿色,冬天也很少再起风沙。县林业局局长高玉川说:“辛苦十年造林,不如一年封育。”
对此,甘肃省古浪县林业局副局长李志兴深有感触。他说,干旱地区一年造林至少需要三年补植,10年甚至20年也未必能够成林。好多地方只要围封起来,管理措施到位,两三年植被覆盖度绝对超过40%。这样高标准封育一亩沙地的成本只有七八十元,而人工造林至少得300多元。
一些林业专家说,我们国家一直强调“封育、飞播、人造”并举造林,但是由于国家对封育投资不足或者很少,地方政府为争取投资大上人工造林项目,没把自然封育放在重要位置,这对建立稳定和谐的生态系统非常不利。因此,建议国家加大对育树育草的投资,扭转“造林有钱,封育缺钱”的局面。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