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才能有绿色和谐。要和谐,修订绿化条例就成了众望所归的事。
社区立法听证会真听真证
去年12月14日,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将立法听证会开进居民小区,听证内容是绿化条例的修订草案。在徐汇区康健街道白玉兰小区居委会办公室,听证陈述人述说自己的“大树困惑”,这些陈述人都是本地居民。
办公室地方不大,20名听证陈述人,10多名听证会组织者,七八名记者,就把会场挤满了。居民老陈在会场外的过道上坐下来,他不是听证陈述人,不能在听证会上发言。他只是有点好奇,立法听证会开进社区,有什么用?
老陈告诉记者,扰民大树肯定是要搬家的,问题在于:谁来搬?怎么搬?该搬的不搬怎么办?再听听那些立法听证陈述人的高见,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1个月后,在通过的条例当中,老陈看到,他关心的问题都有了答案。老陈家窗外就有扰民大树,他说不出那树的胸径有多粗,树龄有多大,但依照条例,这些不用他操心,他只要请物业公司提出申请,绿化管理部门会来做专业处置。
唐秋生觉得,这样的听证会是“真听真证”。
50棵水杉春节后依法处置
今年1月17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通过了《上海市绿化条例》。
唐秋生说,在立法通过前,天山五村的50棵扰民水杉都已登记在册,居委会、业委会一一核对了“大树档案”,然后委托物业公司把“大树档案”交给了绿化管理部门,等到春节过后,就可以试点处置这些水杉了。因为法规要在今年5月1日才生效,所以目前只是试点。
法律生效后,执法效果究竟会怎么样?唐秋生说,这要看行政职能部门能不能尽快出台实施细则,其中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恐怕就是成本经费。无论移树砍树都是要花费成本的,谁来出钱,这在细则中不能不明确。但他相信,告别扰民大树,改善社区生活,这部立法让居民吃了定心丸。
焦点点评
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谢天放——民间智慧保障“制度效率”
地方法规制度创新的本质是什么?当然是“制度效率”——法规在运行实施过程中,社会可能承受的执法成本有多高,这是立法必须考虑的。绿化条例的制定过程就是一次低成本立法实践。
无论是立法议案的来源,还是走进社区的立法听证会,都汲取了来自民间的智慧。
一项地方立法完全来自于社区生活的需求,它的制定又充分发动了民智,那么,它将来的易操作性就让人比较放心。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国明——立法将更多关注民生问题
目前,全市8000多个居民小区中,有1500多个小区都存在大树扰民的问题,绿化条例因此备受关注。
法律跟百姓生活关系越密切,就越能受到广泛的重视,也越容易见实效。今后,上海地方立法肯定会更多关注社会发展,更多向民生问题倾斜。
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丁伟——社区立法听证“解剖麻雀”
究竟是要大树,还是要阳光清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诉求,那么,平衡机制如何来调和矛盾?
立法走进社区,就要在居民中间了解需求,寻找立法思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解剖麻雀,也会有诸多收获。社区立法听证会是用比较小的成本,分析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