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塘垸乡,一提起张运和,乡亲们没有不竖大拇指的。现年58岁的张运和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获得了园艺工程师的职称,如今已经有六亩果树基地,每年纯收入可达四万余元。在他的带动下,木塘垸乡已发展大大小小的柑桔基地共3000多亩,每年创收约720余万元。张运和不仅让自己富了,也让群众跟着富了。
1976年,退伍回乡的张运和接过了木塘垸乡林场场长的担子。面对林场管理不善的现状,他决心努力钻研技术,改变林场的面貌。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买来专业书籍,按照书中提供的技术、方法,利用林场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始边学习边实践。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实践,张运和终于初步掌握了苗木嫁接、
花卉培育、盆景栽培等方面的技术。1987年,市林科所看中了他,将他接到所里工作。好学的他跟着市林科所的专家们,学习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并在专家们的帮助下,成功完成了柿子苗嫁接、油茶改茶花的科研攻关。尤其是国内首创的油茶改茶花这一技术,为山区群众提供了一条新的创收途径。
90年代中期,怀揣着创业梦想的张运和回到了家乡。通过对市场的考察,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张运和决定培育柑桔苗木。于是他从亲戚朋友处借来资金,在自家田地里辟出两亩地,种植了无核蜜桔兴津、国庆1号等苗木品种。虽然对于苗木培育他已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是初次单独培育,他不敢掉以轻心。为了使苗木培育成功,他成天待在地里。当第一批苗木培育成功的时候,他已被晒得黝黑,人也瘦了一大圈。这一年,他培育的苗木共获纯利润一万多元。后来他又引进了更多品种,实行间种套作,在果树中间培育苗木,以短养长、以长促短。这样既节省了土地,又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致富后的张运和并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他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使自己的技术能够得以推广应用,他向群众无偿提供资金、技术,带动周围群众一起发展苗木产业。他收徒50余人,免费向他们传授苗木技术。2004年,双港文忠元的椪柑树死掉了大半,张运和知情后,立即赶到文忠元的园中。找出病因后,他开出了\"药方\",使满园的椪柑树起死回生。到2005年,文忠元的柑桔由亩产4000斤增加到亩产8000斤,亩均纯收入5000多元,收入翻了一倍。文忠元逢人就说,真是多亏了张大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