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正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并在国家森林分类经营方针的指导下,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然而近些年,我国南方出现了一种发展桉树有害的声音。究竟发展桉树种植有何利害?这里有几个问题如在喉骨鲠,需一吐而快。
发展桉树有害的理由似是而非
有些人认为桉树人工林“林下无草,林中无鸟”,“桉树是抽水机、抽肥机”,“桉树林过度消耗水分和养分,减少生物多样性”,遂要求抵制桉树发展。
对于出于环境保护的上述言论的本意可以理解,但是应当指出,认为桉树有害的那些论据,多数是不严谨的,有些明显地属于随意的推论,有些则是属于认识事物的层次或角度问题。这就好像人们常说的瞎子摸象,有人摸到了鼻子就说大象像鼻子,有人摸到了耳朵就说大象像耳朵。
本人自上个世纪80年代就跟踪国际桉树的发展,曾提出过一篇大型论文,论证了基于现代经济与社会对林业的需求的总量膨胀和结构分化,传统林业必须通过分工提高效率应对需求,其中发展一个专司木材生产的木材培育产业(Ligniculture),用以解放其余大量森林资源的木材生产压力,以使其主要发挥生态功能成为可能。所谓木材培育产业,就是一个国家,要利用其10-20%的林业用地,用接近农业的方式集约化地生产大量的工业用木质原材料。研究发现,这个策略是大多数国家都在采用的,大多数国家都意识到,非如此不足以保护大部分的天然林资源。20世纪90年代,以原林业部部长雍文涛为首的我国一个林业经济专家群体,曾经用5年时间慎重地研究了这个策略并向国家提交了政策建议,我国的森林分类经营方针就是由此而来的。
这里只是说明现在流传的很多说法都不属于科学的思维方法。“绿色沙漠”之说不仅是指责桉树人工林,更是指责各种人工林,他们主张植被的自然恢复。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建起“绿色沙漠”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何况我们还要营造速生林以供经济发展之需。反而是桉树人工林等,由于投资和技术密集,可以“平地起高楼”,一举建起植被系统。
有报道称一根新砍的桉树“5分钟就流出一杯水”,那可能是事实,桉树幼林生长极快,耗水量很大,但不能因此得出桉树就是“抽水机”的结论。在植物的速生季节,植物茎杆流出一杯水的现象太普遍了。俄罗斯、加拿大和我国北方,就是利用这个原理生产树液饮料。北方的桦树、糖槭等,一个小时就可以从一个钻洞里流出一桶含糖分的液体。
很多研究证明,桉树的水分蒸腾同气候、树种、土壤类型有关。根据中国林科院热林所在雷州半岛的多年实测数据,桉树人工林的蒸散量小于1000―1100mm,不会造成地下水减少,涵养水源的作用是有的。很多严谨的实验都不支持桉树是“抽水机”的说法。但幼龄桉树需水量大,这是桉树需水量大的真正原因。
更多实验证明,桉树的养分消耗比其他树种低。例如7年生的尾叶桉人工林每公顷每年的养分吸收量为:氮76kg、磷6kg、钾43kg;收获移走量为:氮26kg、磷2kg、钾23kg。这均低于一些主要的热带作物和树种。但如果施肥量赶不上生长的需要,桉树就只能摄取土壤中的营养,采伐时又不将枝丫树皮留地,那么将土壤营养耗尽是可能的。但这是一个经营的问题,是所有人工林都有的问题,不是桉树独有的问题。笼统地说种植桉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是武断的。
再看看桉树生物多样性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桉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指林分水平生物多样性。桉树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虽不如天然林,但好于马尾松、灌丛、草地和农业用地。桉树人工林由于透光性能好一些,林下植物多于马占相思和黧蒴林。
依据一些特定地点、特定条件下的现象或数据,对发展桉树作出定论是不明智的。国内外实践证明:在那些荒芜的地带上,乃至于在那些消灭荒山不成功的稀疏林地上,按照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经营模式,营造高产的桉树人工林,不仅可以为地方带来生态经济的双赢局面,甚至是地方经济振兴的可行战略。
在国外,桉树均被作为一种速生树种得到集约化的栽培,例如在巴西、智利、乌拉圭、摩洛哥等北非国家、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巴西有桉树人工林约310万公顷;葡萄牙70万公顷;南非67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