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葱葱。
沿着新修的柏油路,记者走进了德清阳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带我们走进生产车间,如同进了工厂一样,准备、繁育、培育、成品、包装等环节井然有序。在公司的大棚里,上万盆“哈娃蒂女贞”苗已长出了大小相仿的叶片,棚外成排的红叶石楠已长成一人多高……
如同工业企业要研发产品一样,公司也根据市场变化,生产一批、储备一批。这个集研发、生产与示范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处处透着新意。正是产品和管理的创新,使阳光园艺的利润率超过40%。
与阳光园艺一样阳光灿烂的还有五彩红枫、天艺园林、香溢生态园、德华速生杨等7家苗木生产企业。但更值得欣喜的是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五四村党支部书记孙国文算过一笔账:以一个农户2亩地计算,如果自己种粮食,每亩可收400公斤稻谷,当时每50公斤价格69元,一年收入是552元,2亩为1104元。种田的成本,包括农药、种子、耕地等每亩300元,2亩共600元。这样纯收益仅为502元。还不包括自己的人工劳动投入。而出租土地,每亩为400元租金,2亩就是800元。这样一比较,租出去要比自己种高出300元。
他说,以前农民靠种山冲田,一年苦干下来,每亩地不过几百元钱的收益。现在,村里100%的土地出租了,农民的生活水准却大幅度提升了。这关键是,村民除了收一定的土地租金之外,还可以到基地上打工,一块地如今得了两份收益。
在仙人掌基地,记者碰到了在这里打工的村民李秋法。今年54岁的李秋法现在基地打工,每月有六七百元的收入,再加上他家有4亩土地出租,每亩年租金为400元,这比种田要合算得多了。
山冲田虽租出去了,但这些植物是在盆中种植,实行的是国际最先进的无土栽培容器育苗技术。“这样一来,即使将来土地收回了,照样可以种可以耕,土地的性质并没有破坏。”孙国文说,生产园区化,土地多生金。
画外音在园区的辐射带动下,德清县的花卉苗木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其中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的花木企业38家,苗木大户40多家,并推动全县将近30多万亩土地的扭转。
花卉苗木产业快速推进,不仅给农民带来了租金,而且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据悉,去年,仅五四村就有650多人长期或者季节性在园区里务工,年务工收入达到140多万元,此外,园区各企业还要支付当地农户土地租金260多万元。
“青山”留住了 “金山”更诱人
抬眼是林浪翻腾、满目翠绿;俯首是奇花异草,争奇斗艳;响彻耳际的是蝉鸣鸟唱,悦耳动听…?
走进莫干山山脚的何村村,如置身于世外桃源。
村民王桂荣家紧傍着村民公园。他向记者这样描述着自己的居住环境:“脚跨出去就是村民公园,环境好,空气好,还有各种健身器材,可以去锻炼锻炼。”
青山更打动着人们的心。前不久刚从韩国考察回来的村党支部书记陈永平颇有感触地说:“韩国的村庄,基本是一个村做大一个产业的,主攻一个品种。何村林木葱郁,有全县最大的茶叶基地,适合生态休闲,我们计划把村里的森林旅游做好。”
他还说,通过这种方式的结合既促进了农户生产与生活、农田与庭院的紧密联系和良性循环,又实现了家居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生活环境生态化。
村民老江就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他在村口的农家乐自开张以来,生意兴旺,一年不到的时间净收益就达到10万元。他说,农家乐不仅让青山变成了金山,而且还能让许多家庭妇女利用空闲时间加工生产小笋干、笋豆等特产进行销售,增加了农户家庭收入。
画外音这些年来,德清已经完成了24个绿化示范村建设,通过向上级积极争取,还申请到了国债小型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并对全县环境差、森林覆盖率低、群众改善环境愿望强烈的10个村实施了小型生态公益林建设。全县村庄环境的整体质量提高了,人居环境美化了,人们生财的渠道也丰富起来了。依靠山林兴办的农庄和农家乐遍地开花,去年全县仅森林资源旅游收入就达到1.44亿元。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