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王惠明,靠党在农村的好政策,靠自己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在20多年的时间里,种植5万多株树木,绿化了7座小山丘,不仅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又启迪他人的绿色之路,而且创造了农村盲人获得中国“地球奖”的奇迹。近日,笔者专程采访了他。
今年42岁的王惠明,是安徽省铜陵县大通镇光荣村潘冲村民组人。这位身材矮小、单薄瘦弱的农民,虽然看不见花花绿绿的世界,看不见自己多年栽下的杉木、桃树、板栗树,但他却经常到桃园里,抚摸那些树木去独享自己劳动的果实。
1964年冬,王惠明出生于大通镇光荣村的一个农民家庭。3岁那年,一场大病使他的双眼渐渐失去了光明,6岁起,他就永远生活在黑暗之中了。在农村,一个盲人能干什么呢?王惠明只好从小跟着父亲后面做杂活,上山砍柴,在田里劳动,牵着牛绳放牛。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艰苦的磨练,他熟悉了田埂地头,熟悉了周围山村的环境,也学会了一些劳动本领。
1981年,农村实行大包干,他家分了田地和责任山。1982年春季,18岁的王惠明再也不甘心墨守陈规,跟在父亲的后面干杂活了,他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于是,他大胆地向父亲提出开垦离家门不远的8亩荒山造林。起初,他的父母劝他不要异想天开,自找苦吃,还是跟在父亲后面干一些杂活,家里吃干的,也不会让他吃稀的。可是,好强的王惠明,执意要开垦这片荒山,父亲拗不过他,也就同意了他的要求。从那时起,王惠明每天早上背着挖锄到山上挖呀,挖呀,有时竟忘了吃午饭,硬是把这8亩山场翻了一遍。他的父亲看他决心这么大,也动情了,专程跑到外地购回一批杉木苗,他又一棵一棵地摸着栽下。谁知,天公不作美,他当年栽下的杉木苗又遇上了干旱,这可苦了王惠明,他每天挑着一担水桶,一趟又一趟地到山脚下的水沟里挑水,一棵一棵地摸着浇。树苗活了,他又经常摸到山上,不是拔草,就是施肥,精心管理,使小杉苗一年一年地长高了。同时,他又在自家房前屋后栽下了200多棵泡桐树。他说,开荒造林,这条路我是走对了。
绿色,给王惠明带来了欢乐和希望。他亲手栽下的这片杉木苗到1986年已长成一片杉木林。这一年,村里轰轰烈烈地开展开荒造林活动,全村许多人承包荒山开荒造林,有的农民还栽上了果树。初尝种树致富甜头的王惠明,心又动了起来,他要把自家的38亩责任山全部栽上“摇钱树”。
为了把心愿变成现实,他的父亲全力支持他。为解决栽树的株距和行距问题,他父亲特意为他制了一把一米多长的挖锄柄,并帮助他用粗绳拉好直线。他用这把特制的挖锄,摸着绳子挖出了一个个株行对等的树坑,种上一棵棵充满希望和生机的幼苗。
王惠明,用他那挖山不止的精神,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把自己的责任山全部绿化,不仅栽了杉木、松树,还种上了桃树、柑桔、板栗等经济林果。1990年春,闲不住的王惠明,又迈出跨乡镇承包荒山的步伐。在离他家2.5公里的新建乡一家养殖场,有一片60亩的山场荒着,他又要父亲给他承包了这片荒山。虽说路程远了,但他坚持每年开垦几亩,功夫不负有心人,又经过多年的艰辛劳动,这60亩荒山又披上了绿装。
王惠明,20多年来自强不息,挖山不止,植树造林百余亩,获得了成功,但他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这种代价不是汗水,而是鲜血。那是在1997年10月初的一天,王惠明和往常一样,他每天都要摸到自己承包的山上,在林中给杉木修枝打杈,有一头水牛窜到他的杉木林中,为不让水牛糟蹋杉树,他摸着撵这头水牛。在撵牛时,因看不见,他的左眼不慎被树枝刺破,流血不止,家里人及时把他送到医院做了眼球摘除手术。手术后不到一个月,他又出现在自家承包的山林里。用他的话说,一天摸不着树木,心里就难受。
一位哲人说过:“人要活得正派,活得像一个人,就得工作,带着爱和信仰去工作。”王惠明,这位农村盲人,正是带着自己的爱和自己的信仰,凭借自己的坚强毅力,开拓出一条农村残疾人勤劳致富之路。如今,他开垦的百亩荒山,有的树木已进入间伐期,而种植的桃树、板栗已开始挂果收益。有人给他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