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性商业性孰轻孰重
记得陈俊愉院士曾对我国花木产业提出这样一句忠告:“科学性一定要压倒商业性。”可以说,这是他老人家在花木科研领域奋斗几十年的经验之谈,也是我们进行花木引种工作时应遵守的准则。但目前的情况却是,商业性大行其道,科学性处境尴尬。
近年来,南棕北引成为热门话题。北方用户对棕榈科植物展现出的独特的热带风情十分中意,引种心切。南方一些商家则看中这一商机,积极炒作。个别公司更是热衷于此,以赢利为目的,而有的用户则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不顾引种效果,大量贩卖,引发出诸如死亡率高、病虫害严重等许多问题。据了解,山东青州引种的布迪椰子大树,其高死亡率就颇令人担忧;而作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的董棕,被人从原产地云南大量滥挖移植,到栽植地时已死亡、伤残过半。此外,在大树引种过程中,一些不法商家还将国外树种走私入境,结果同时带进了红棕喙甲等入侵性害虫,给当地甚至整个华南地区的生态造成了极大损失。
除了棕榈,还有地被植物。据悉,某地被植物生产者号称其产品是自己培育的新品种,有专利。但在销售产品时,却一直没有将其植物惟一的“身份证”--拉丁文学名公布出来。如果真的拥有新品种专利权,这个“身份证”是不可能丢的。若审批的只是商标专利权,就又是在用商业性把戏骗人了。
花木科研工作是一项慎重而耗时的艰苦劳动。引种、育种等工作从试验到出成果往往要十年八年,有时甚至更长。如果没有立项,科研工作者还要自己冒风险筹措经费。然而,个别商家正是利用了这个时间差,不顾科学性和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盲目引种。以欺骗的手段淘得第一桶金后,在媒体上刊发引种成功的广告,或用各种美丽的语言大讲引种如何的成功,或杜撰出一串新名词欺骗读者。其目的不言自明,无非是想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但如此下去,我国花木产业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
科学性,商业性,孰轻孰重?相信在广大花木业者心中,自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