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出了自己的疑惑。“水草多的地方,一方面与玄武湖引水路线相吻合,如补水流经区域的东南湖菹草分布密集,而补水“死角”区域西南湖菹草最少;另一方面也与去年的蓝藻治理区域相吻合,去年蓝藻重治理区域现在成了水草多生区域。”
疑惑一:补水的水域菹草多 为了治理玄武湖,去年6月,玄武湖对东南湖回水,引水180万立方米,而玄武湖补水路线上有“死角”,流经水域东北湖、东南湖;而西南湖、西北湖还属于滞水区域。可以补到水的区域,水体相对清澈透明,充裕的阳光直射湖底,可促进水草的生长。同时,玄武湖水产公司专家朱祝兵认为,当初九华山隧道施工时,放了些东南湖的水,水位下降的东南湖湖底的营养物质在阳光下大量分解,而施工结束立即回水,湖里营养元素大量释放,温度湿度适宜,曾经淤积的沉睡中水草种子开始复活,一旦条件成熟,而又没有制约物质的出现,就开始在湖中疯长。而王国祥教授的调查也说明了三四月份的温度是最适合菹草生长的。在3月前,菹草还只是缓慢生长,每平方米的水域也就30株菹草;而到了三四月份,则开始成倍拓展开,从最初的几十株发展到了每平方米900多株。
疑惑二:蓝藻重治理区域水草多
“去年蓝藻治理力度最大的地方,却也是今年水草长得最疯的地方。”有专家提出,难道当时治理蓝藻所采用的黏土会变相地刺激了水草生长?当初,玄武湖蓝藻暴发时间,为保证赛艇等比赛项目的顺利进行,在东南湖和西北湖一带加大了力度治理,而如今,这一地段却又成为水草丛生的地方。目前,虽然没有发现黏土与水草生长之间的必然联系。但来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李仁辉教授却对玄武湖蓝藻动态有了新的发现。去年12月,李教授在西南湖考察时,在100米的距离里闻到了一股臭味,提取水体研究发现,正是微囊藻!而这就说明,玄武湖湖体中仍存有蓝藻的种源,并没有完全被扼杀死,而只要温度适宜,今年夏天蓝藻仍有可能会暴发。
疑惑三:放养的鲢鳙鱼吃水草吗
“玄武湖里有那么多鱼,难道不吃水草吗?”就这样的困惑记者问了水产公司朱祝兵经理。今年春天玄武湖放养的几万公斤鲢鳙鱼怎么不起作用?朱祝兵表示,现在湖中的鱼量是远远不够的,九华山隧道施工放水期间,上百人在湖里打捞鱼,且玄武湖放养鲢鱼不是为了吃草,而是为了吃蓝藻修复生态的。白鲢吃蓝藻这样的浮游植物,花鲢吃浮游动物,而湖体食草的鱼数量其实并不多,这才导致水草存活下来。而这又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一旦大量的鱼进入玄武湖,湖里水草、荷花又都种植不起来了。在80年代,玄武湖里饲养了各种鱼类100多万斤,那时不仅各种草类活不长,还需要人工添加蔬菜进去。
专家建议:治理不能脚痛治脚
为何玄武湖不断接受“治疗”却又不断出现排异现象呢?据了解,从上世纪70年代就有不少专家致力于玄武湖的水质污染,南师大的王国祥教授介绍,从1990年起,玄武湖开始实施截污,周围企业逐步搬迁,随后南京曾经多次对玄武湖引水冲洗,此外,还曾用黏土控藻、湖体生态修复等技术改善玄武湖生态。但即使这样,在最近的一年时间里,玄武湖还是出现了四种“暴长暴死”现象。从去年7月份,蓝藻暴发;去年12月,虾体死亡;今年3月,鱼类死亡;今年4月,菹草蔓延!
然而,专家提出,治理玄武湖,缺少的并不是技术!玄武湖所有的治理目前都是“治标不治本”。环保人士曾经一语道破,有关部门对玄武湖定位首先是景区!而并不是关注它的湿地功能。如果不是引水冲洗,玄武湖甚至可能会变成一个大的龙须沟,周围的生活污水全部都流进了玄武湖。而针对玄武湖的每一个治理项目,有关部门都会规定出验收时间,玄武湖的生态修复根本就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
“玄武湖治理绝对不能脚痛医脚!任何治理都只是辅助手段,根本的问题不解决,生态修复只是一句空话。”东南大学环境学院吕锡武教授认为,目前玄武湖还承载着大量的污水。原本用来泄洪补水的唐家山沟和紫金山沟连接着紫金山和玄武湖,一到下雨天,沟里的脏水垃圾就和着雨水一起排进玄武湖里,平常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都是排到这两条沟里。本来紫金山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