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4月24日,一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报告会"在柳江举行办,引发了各村委"老党"的"听后感"。作为"最有发言权"的实践主体,他们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谭兆全:荷包鼓才站得稳
讲起来,我们里高保仁村甘龙屯7年前就搞过新农村,可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目前还是半拉子工程。原因是有一些,我认为根本一条就是经济跟不上,群众荷包里没钱,恁子建新房?有了经验教训,这几年我们搞起种植结构调整,劲头都很足。现在甘蔗、桑蚕和青花梨成为我们保仁村的"三件宝",全县有名的高糖蔗、桑园、青花梨种植示范基地都在这里,保仁还是全区的"生态农业示范村"。去年农民人均收入排在了全镇前列。群众有了钱就自己建房,板汪屯仅去年就有30户建起了新楼房。这几年,我们引导各屯逐步硬化村道,建起篮球场等文娱设施;再过几年,保仁村将让人更加另眼相看了。
何仁奎:要在引导下工夫
今天专家讲了,建设新农村,政府主导要跟群众主体相统一才行。回顾我们里雍岩冲屯的做法,我觉得要取得统一就要在引导上下工夫。搞村里的公共设施,当然是对大伙都有利,经济条件也允许,却不见得大家都支持,怎么办?就要耐心开导讲清利害。比如前年我们搞标准化篮球场,开始有些群众不理解,可听到既能打球娱乐平时又能晒谷,就同意了;最后有一户需要拆猪圈,他不乐意,屯领导小组就帮他找好一块地,还帮他围新圈,这下他痛快拆旧圈了。起初提议在村里建小公园也是如此,结果群众认识到:干农活回来到凉亭纳凉、呼吸新鲜空气,比闻淋菜的粪便好得多。这下都支持了,让出了菜地还踊跃投工投劳。当然做好引导,首先要出于公心,照顾到村民的实际利益,其次还要比群众看得远一些。
韦恒常:扬长补短求突破
讲起村容村貌,我们三都镇白见村不见得是全县最突出的;如果说做出了点成绩,靠的是以特色取胜。就拿自治区文明村板朝屯来讲,先利用优势搞起特色种植,花卉苗木和草皮早已闻名县内外;几年前又利用地下水建起了"天泉游泳池",还利用鱼塘搞起休闲农庄。"农家乐休闲游"一年比一年红火。有了钱就带动村里的其他文化设施建设。今后我们继续发挥优势,以长带短、以长补短。最近,以"民俗风情游"为定位的农家乐旅游开发项目已正式启动,我们有信心把白见村变成一个风味十足的新农村。
覃秀翻:项目带动基础设施
"玉藕之乡"的百朋怀洪村来说农民收入居全县中上,现在首要的任务是搞基础设施。你看村里虽然70%以上是楼房,而10个自然屯中才有2个通了水泥路。基础设施差,又缺少规划,给人"见新房不见新村"的感觉。搞基础设施需要项目带动,去年底经我们村委班子研究,决定以下伦屯作为农家乐旅游的试点,带动周边几个村屯,争取用5至6年把整个怀洪村都纳入农家乐旅游圈当中。今年村里要硬化5个屯的进村道路,同时房前屋后大力提倡水果、花草种植,目前,下伦、波江等村屯已经向房前屋后发起了"绿色革命",种植大果枇杷等水果;而作为农家乐旅游的试点村下伦屯,也将在年底前完成硬化、美化和绿化任务。
韦周陆:建"中心村"的做法可行
新农村讲究村容整洁,我的理解是也不应当排斥新村庄,关键是看群众的要求和意愿,有了群众的支持也可以搞新村建设。我们土博镇北隆村的思路是:一刀切肯定不行,那不妨建个"中心村",吸引有条件的农户到这里建房居住,通过"中心村"的扩大,"新陈代谢"让旧貌换新颜。实际上从今年初起我们已开始实践,我们将村委附近的一块集体用地划出来,作为"中心村"的建设用地,由县建设部门统一规划设计、村委具体运作。一二期规划的50套房目前已被群众订购一空,从这一点看,民意支持是踊跃的。现在"中心村"基建工作正有序进行,一期地梁已打好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