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人工降雨成功,哈尔滨市旱情近日有所缓解。据哈供排水集团公司初步统计,此次降雨过程中,50%左右的雨水被土壤接收,除了蒸发,大量宝贵的雨水白白流走。有关专家呼吁,可将雨水截流,作为“第三水源”开发利用。
据哈尔滨市的水文资料记载,哈尔滨水资源供求关系紧张,年降水量在400毫米至600毫米,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从哈尔滨的水资源特点来看,主要是自产水偏少,过境水较丰,分布不均,表征为东富西贫。哈尔滨市境内的第一水源———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主要有松花江、呼兰河、阿什河、拉林河、牤牛河等;第二水源———地下水、196座大小水库,目前还不能承担弥补城市水资源缺口的任务。
据园林专家介绍,因城市设施建设发展,大树周边基本是人行道、马路等硬铺装,露土的地方很少,土壤难以充分吸纳雨水,致使一场“及时雨”也未让大树“喝饱”。宝贵的雨水能不能截留?“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都在研究利用,有的已出了成果”。哈供排水集团总工程师王强说,雨水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源,但作为园林绿化用水没有问题。
据王强介绍,与制造生活饮用水相比,雨水利用技术成本低,且渐成趋势。在我国,10多个尝试雨水“截留、处理、利用”的城市中,北京做得最好。北京已将雨水作为城市的第二水源,去年1月开始实施新规:园林绿化、道路冲洒、建筑降尘、景观等用水均不得使用自来水,并鼓励建设雨水利用设施。北京的“集雨工程”已建成使用了“示范点”,利用建筑物、庭院和道路收集雨水,处理后回灌地下水、灌溉、洗车、小区景观用水及家庭冲厕等。
王强说,水处理专家曾对哈尔滨市雨水做过分析,认为落地雨水污染较重、收集处理较难;屋顶雨水收集处理相对容易,需要资金投入,特别是政策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