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山不仅是随州的,还是湖北的,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厚重的文化遗产,我们开发大洪山要宁慢勿滥,宁可将她闲几年,也不能对她造成破坏”。
17日,随州市常务副市长彭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态。
位于我省中部的大洪山,是国家命名的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不仅自然风光优美独特,而且文化积淀厚重。华中师范大学博导、历史系教授刘盛佳认为,大洪山不仅有炎帝文化、楚文化,还是中原文化与巴蜀文化、秦文化等多处文化融合之地,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尽管特点明显,但大洪山在观光者的眼中,多年来是“犹抱瑟琶半遮面”。今年来,随着由众多专家参与的《大洪山开发详细方案》的出台,这位“睡美人”又重新引来世人关注的目光。保护第一大洪山景区旅游管理局的郭定法介绍:“要做就做最好,国家级风景区就得做高起点、高品位的规划。”据悉,随州市请来中国城市建筑院风景园林所、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家,经过多次调查研究论证,制订了多达180页的厚厚一本《大洪山开发详细方案》。目前该方案已通过省专家评审组评审。从制订规划的专家阵容到《方案》的实施内容,都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体现了较高水准的景区开发设计理念。与一哄而上的开发相比较,大洪山的开发,保护生态始终是第一位,商业利益摆到了第二位。大洪山的管理者认为,一旦因眼前的商业利益而损害了景区生态,牺牲的将是长远利益。
根据规划,大洪山还将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景区生态,使全区森林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要让景区成为珍稀动物栖息之地,珍贵药材、物种生长之地。在景区功能规划中,一些旅游服务类设施都将集中建在大洪山脚下的长岗镇区,目的在于减轻大洪山生态负荷,同时带动周边旅游经济的发展。今后,长岗镇将朝旅游乡镇方向发展。
去年6月,该市成立了大洪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这是与景区保护相匹配的正县级管理机构。随州市政府还将大洪山景区的建设和发展纳入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其“适度开发,加强保护,永续利用”的理念,成为大洪山今后的发展方向。不给子孙留败笔位于“楚北天空第一峰”宝珠峰上的黄龙池,婉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大洪山顶,号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这等奇观,国内少见。据史料记载,唐宋年间山顶曾有寺庙,香火旺盛。在景区规划中,只决定在原有遗址基础上恢复古寺,不搞大规模建设,这既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又不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对千年银杏树附近一个山庄的处理,也体现了这个原则。几年前建设的绿林山庄,是景区的一大败笔。这座近2000平方米的山庄与周边风景秀丽的环境很不协调。因此,尽管山庄耗巨资建成,规划中仍决定毫不犹豫地拆除它。
白龙池“苍松翠柏长生地,绿水青山古洞天”,它那高峡出平湖的火山口奇观,与吉林长白山,新疆天山天池和台湾日月潭并称中国四大火山口,周围有大片湿地,对动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有特殊的意义。规划中也否决了一位投资商提出的在此地建宾馆的方案。
几年来,在政府引导下,当地人边保护边栽树,目前人工林的面积已相当大,按照当地农户的说法是“连石头上都栽了树”。记者在这里采访时发现,随州大洪山景区内的2万百姓,人人都遵守“青枝不下山,斧锯不上山”的规则。
香菇是当地农民一大产业,距此不远就是全省著名的香菇出口基地三里岗,当地许多人以香菇致富。一棚香菇能卖到1万多元。然而种香菇需要消耗树枝、木材。因此,景区管委会采取多种措施鼓励菇农调整品种,培养以稻草、牛粪为原料的巴西菇,同样拉动了当地农民致富。如今大洪山9个行政村,4800多户人家,人均年收入4000元左右,超过全省农村人均水平。
走进大洪山,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悬崖峭壁仿佛千姿百态的“天然盆景”。远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脚下雾霭袅袅,丛林隐隐约约;茂林深处传来阵阵潺潺的流水声,游人感叹:真乃人间仙境。但愿醒来的睡美人永远保持这份天生丽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