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皆汇集众说,极有条理。其后,又有清芬室主《艺兰秘诀》,金石寿《培兰要则》等,其编撰方法更为现代化,按例分章,融汇诸家之说。杨子明的《艺兰说》更兼叙了北方艺兰的种植法则。
民国初期
民国初,吴恩元《兰蕙小史》,附有江浙兰蕙失传名种素描图和当时盛行的兰意名种照片,且对兰蕙瓣型、栽培管理等作了系统论述。这也是我国第一部比较详细、完整的艺兰专著。
我国自古以来养兰事业历经旧社会战乱,又因当时大都集中在少数封建官僚、富商等手中,顿时之兴,玩弄而已,故名种散失甚多。全国解放后,艺兰事业有了迅速发展。1959年,姚毓球、诸友仁科学地、系统地总结和归纳了前人诸多谱集中的经验,编撰成《兰花》一书。1963年吴应祥等同志发表了《兰花种子繁殖》,这是我国第一次用科学理论讲 述兰花有种,为我国兰花有性繁殖奠定了基础。当时,又有罗士韦教授参照国际上先进科学法则,对兰花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丰硕成果,这也是在我国兰花无性繁殖法中除古老分株法以外又迈前了一步。1964年,产楚江教授编著《厦门兰谱》,将兰花之形态首次予以科学性之研究和描述。本书作者沈渊如先生在艺兰五十多年中,利用芽变分离出许多新颖园艺变种,如双唇素荷瓣,从梅瓣、水仙瓣中分离出新异变种,为我国兰花无性繁殖的创举。各地园林科研单位,又逐步调查野生兰花资源,引种栽培,逐渐有一些新异的优良类型出现。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