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分产到户,种什么,怎么种由村民决定。很多地方村民觉得种地不划算,有的干脆种一季荒一季,或者直接就把土地荒着。作为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让土地闲置、荒掉实在是件说不过去的事情,但是如何解决这些土地和因土地赋闲的村民,老书记傅嘉良考虑把分到户的土地再集中起来,这在当时无疑是个风险之举。
傅企平:搞农业、搞粮食,没有钱可赚的,大家都土地都荒掉了,那不行,我们看着土地心疼的。那么就把土地集中起来,集中起来开始三户,我也搞了一户,老书记当时就说企平呀你也去搞一户。这个土地荒掉不行了。当时粮食价格很低。
记者:那挣不到钱还合起来种地,种那么多粮食怎么考虑呢?
傅企平:当时村里头有补贴的,村里补一点。
记者:村里为什么要补呢?什么考虑呢为什么要给补贴?
傅企平:因为粮食国家很重视,你不能荒地。
记者:那与滕头村有什么关系?
傅企平:滕头村是农业学大战的先进单位啊,土地荒了以后,上级领导要抓你的。
记者:村民的思想通吗?这个地又和起来。
傅企平:土地没有人种啊?
记者:但是使用权是我的。你收回去了。
傅企平:我们收回去还给他钱了。
记者:怎么运作呢?
傅企平:一亩土地给他现在是550块,运作呢,我们把土地集中以后,成立一个农业公司。
解说:1986年,村里成立了农业公司,这是滕头村农业产业化的开始。然而农业公司怎么运作,怎样才能让闲置荒芜的土地里长出黄金来呢?
记者:谁来做这个决策,我们种什么,不种什么?
傅企平:那么就是农业公司,根据市场的调查以后种什么好。还有一个根据我们滕头村的土地,土壤的结构,这里适合种什么东西,有些东西我们这里不能种。农业公司就可以一块一块的分开,承包。我们也种粮食的,集中种粮食,因为粮食附加值太低,不划算,那么就是慢慢的就搞多种经济了。
解说:在集体的土地种什么一直是傅企平和农业公司苦心钻研的问题,他们先后在土地上种了梨树、葡萄,发展鱼塘。为了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他们还搞起了立体农业,在田间开河养鱼,地下铺设暗管进行排灌。最后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一个村民有些陌生的项目上——花卉苗木。
记者:怎么考虑的呢?当时怎么会想到这个的呢?
傅企平:国外很多地方他是非常漂亮的,树种的很大很多。你到新加坡,你到澳大利亚,绿化是太好了。所以我们想今后咱们的生态发展了,生活富裕了,肯定要跟上。
记者:一开始就这么坚定吗?过去我们对于农村的概念就是脸朝黄土背朝天,花花草草那是资本阶级的东西啊。
傅企平:对呀,当时在农业大寨的时候绝对不能搞这个东西,后来也是我们改革开放以后,搞起来的。
记者:你们观念通吗?就那么坚决?
傅企平:当时改革开放的时候,也过了一两年。过了一两年以后我们觉得再不发展,观念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