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北美洲的湿地松,通过引种驯化和适生范围试验,在广东省境内低丘地区生长表现良好,具有早期生长快、干形直、产脂量高、抗性较好、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为了提高林木种子的遗传品质,生产大量优质种子,朱志淞于1964年到台山县筹建湿地松种子园,亲自抓选择园地、主持设计和选优定站工作,1965年开始采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进行嫁接,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湿地松无性系初级种子园,面积达120公顷。该园从1970年开始收获种子,产量逐年增加。80年代以来,在朱志淞的指导下,该园采取松土、施肥、树体管理、人工辅助授粉、及时防治虫害等一系列有效技术措施,促进了种子园高产稳产。近年来该园年均生产种子超过7500公斤,其中有26.7公顷丰产母树,平均年公顷生产种子最高达150公斤,已达到同类种子园的世界高产水平。到1989年底止,该园生产种子累计9。1万公斤,成效极为显著。台山县红岭湿地松种子园,在同类种子园中,论建园先后、面积大小和种子产量都是全国第一。该园生产的湿地松种子除供应本省大面积造林外,还提供给全国10多个省、市和有关科研单位试验和造林。据不完全统计,到1990年底止,该园提供的种子在全国可营造湿地松林104万公顷(广东省湿地松林达80万公顷),并为国家节省购种外汇300多万美元。“湿地松种子园的推广”成果,1982年获得国家科委、国家农委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广东省湿地松林的崛起,已经使造林地区的群众生活、生态景观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带来的多方面效益是非常显著的。
朱志淞在林木引种过程中,坚持“一切经过试验”的原则,也是难能可贵的。60年代末,我国从阿尔巴尼亚引种的油橄揽,幼树生长表现良好,上级希望大量推广种植。从1972年起,广东邻近省(区)曾大面积推广种植,而朱志淞却认为油橄榄幼树生长良好不等于开花结实良好,因油橄榄树的花芽要经过低温分化阶段,而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不具备低温促进花芽分化的条件。他认为广东不能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油橄榄;在林木引种推广上不能上搞“三个一”(即领导一人说了算、一刀切、一哄而上)的做法,实践证明,由于朱志淞坚持“一切经过试验”的原则,广东没有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油橄揽,为国家避免了一笔巨大的损失。
朱志淞工作上勤勤恳恳,而生活上却艰苦朴素。1981年以前,他家居住的地方离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较远,所领导鉴于他年事已高,提出派车接送他上下班。但他婉言谢绝,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1982年10月上旬,这位72岁高龄的老专家,由于积劳成疾,患了脑血栓后遗症,半身瘫痪。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期间,他还念念不忘台山红岭湿地松种子园试验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全省湿地松子代林试验点及湿地松的推广情况。1984年夏天,朱志淞在步履艰难的情况下,仍然参加林木良种引种的研究和湿地松种子园的研究工作,积极参加国外专家来华的学术交流活动,还带病乘车出差佛山、台山、电白、茂名、阳江等地,深入到湿地松种子园和子代林造林试验点,观察、指导研究工作。
朱志淞在病危时立下遗嘱,教育子女在他去世后,将他一生的藏书赠送给研究所,死后不开追悼会等等。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