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郭云龙报道 2004年全国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行动动员会日前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由农业部牵头,公安、工商等16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的专项治理行动全面展开。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农资经营主体日趋多元化,部分农资市场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局面。据农业部调查,有三成的农民对农资市场状况不满意。其中种子、农药问题尤为突出,在近两年农业部受理的农资投诉举报案件中,种子和农药投诉超过了三分之二。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的李攀辉说,2004年全国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行动的治理重点将是社会普遍反映问题多的种子、农药市场,包括花卉、苗木种子。
会议要求各地对群众投诉多、社会反映强烈、农资市场秩序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的地、县作为重点地区,集中查办。针对不同农资品种,确定专项治理的重点市场,坚决取缔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摊点,打击流动加工点、分装点和地下黑窝点,彻底封堵假冒伪劣农资的流通渠道,依法严惩以次充好的坑农行为。
李攀辉说,自全国农资打假部际协调小组成立以来,全国农资打假工作一直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制售假种子等害农事件仍时有发生。今年之所以把这项活动称之为“专项治理行动”,目的就是要加大整治力度,体现出今年农资打假的重要性。
据了解,2004年全国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行动还将加强对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农资集散地的摸底调查,把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单位向社会公布。积极开展农资经营单位诚信等级评价试点工作,建立营销台,台账和诚信档案,强化农资市场的质量追溯管理措施。做到从品种到地区到市场层层排查,层层落实责任制,保证治理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今年,农业部将对部分重大农资坑农、害农案件挂牌督办,各省也将确定3至5起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同时,要求各地加强重大案件上报工作。凡是跨县的假农资案件,及时上报省级主管部门,由省督办;凡是跨省的案件,及时上报部级主管部门,情节严重的由全国农资打假部际协调小组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