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宋波报道福建漳州森晖兰花产业有限公司在国兰组培技术上取得突破,现在已能快速、整齐地再生完整的植株,而且试管苗移栽后的成活率达95%以上。
记者近日在该公司基地看到小苗“搬家”的一幕:两名工人从组培用的玻璃瓶中将小苗挖出,在水中清洗干净,一旁的工人又将洗净的小苗装入黑色的小塑料钵中,填满基质后,送入大棚中培养。大棚里几个苗床上已放满了绿、黄及杂色的小苗,有的还开出褐色的花。
据了解,国兰繁殖传统上采用的是分株方法,繁殖系数很低,一株一年最多繁殖2到3个苗。随着近年来国兰需求量的增大,为了尽快生产出产品,不少地方出现了滥挖滥采野生兰苗的现象,严重破坏了当地的兰花资源。而且,由于繁殖困难,兰界的炒作之风很盛,一株奇特的国兰常被炒到上万甚至数十万元,限制了国兰的推广普及。为此,我国不少科研机构都先后着手进行国兰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国家也将此列入“863计划”。虽然这方面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但真正进入实用阶段的还很少。
森晖兰业的总经理庄西卿告诉记者,国兰组培上有两个难点,一是培养反应易受基因型的限制,一些品种或类型在原球茎诱导培养基上容易获得培养反应,形成优质的原球茎,另一些则很难。二是获得的原球茎常呈畸形化,分化能力差,生命力弱。另外,试管苗在移栽过程中死亡率也偏高。庄西卿说,经过多年的试验,森晖兰业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走产业化之路,搞规模化生产是国兰由“收藏品”转为“消费品 ”的关键。庄西卿说,我国有悠久的养兰传统,兰文化也很深厚,市场前景很好。但国兰要走进普通消费者的家里,价格一定要降下来,而这需要规模化生产,需要用现代组培技术生产出大量质优价廉的种苗。他透露说,目前森晖兰业已在漳浦建了102亩的基地,准备搞规模化生产,并带动周围农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