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23日刊登了《杜鹃红山茶濒临绝种》一文后,引起了广东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要求原产地做好杜鹃红山茶的保护工作。同时,中国茶花之乡浙江金华也传来消息,关于这一珍稀物种的保护性开发目前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日,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办公室主任黄仕告诉记者,广东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和自然保护区办公室分别给保护区打电话,要求做好杜鹃红山茶的保护工作。“按照要求,保护区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给现存的840株野生杜鹃红山茶分株编号,并指定6名工作人员负责看护,现在别说是整株挖走,一个芽片也不许带走。”
中国
花卉协会茶花分会副会长游慕贤近日向记者透露,杜鹃红山茶人工繁殖获得重大进展,部分企业通过嫁接繁殖杜鹃红山茶成效明显,嫁接成活率高达99%。“原生地仅剩840株,生存状况危急,但人工的保护性繁育却取得如此大的进展,对茶花界来说,是一个好事情,这表明杜鹃红山茶濒危状况得到缓解。”据介绍,在中国茶花之乡的金华,已经有部分企业致力于杜鹃红山茶的嫁接开发。其中以生产茶花为主要业务的金华花之海有限公司通过嫁接技术,在杜鹃红山茶开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经有盆栽杜鹃红山茶4万多株。
花之海公司总经理傅兵忠告诉记者,他从2003 年开始从事杜鹃红山茶的开发工作,经过反复研究,现在已经掌握杜鹃红山茶的嫁接技术,成功率可以达到99%以上。傅兵忠说,杜鹃红山茶的濒危状况的确令人担心,但是应在保护野生资源的同时通过科学的方法繁殖出更多的植株,使得杜鹃红山茶不再面临濒危的危险。游慕贤也表示,“从保护物种的角度来说,开发性保护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据悉,除了繁殖杜鹃红山茶外,花之海还发现了一些重瓣、复色的杜鹃红山茶,目前他们正在对这些出现变异的植株做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开发出更具观赏价值的杜鹃红山茶。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司长卓榕生最近也表示,对于野生植物的保护,一是强化珍稀濒危物种拯救,强化生长地保护。同时还要组织拯救繁育,尽快建立人工种群,首先做到在人工状态下不灭绝,降低濒危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