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至2005年,我国全民义务植树20多万平方公里,等于———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的决议。此后,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老百姓、从城区到乡村、从机关到学校,都投身于这一国土绿化的伟大事业。近日,全国绿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全绿委)办公室韩国祥司长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5年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共造林20多万平方公里,等于一个河北省的面积。今后要在“以人为本,携手共建绿色家园”这一主题的指导下,继续搞好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并根据时代发展赋予它新的内涵。
回顾:成果丰硕
25年全民义务植树种出一个“河北省”的成果固然可观,但是韩国祥认为,多年来广大群众日渐增强的绿化意识及因此引发的植树热情、创造的造林方式,更让人感到欣慰。
通过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植树、爱绿、护绿、兴绿的意识渐入人心,并变成了群众的自觉行动。义务植树已由初期的政府号召型、法律规定型转变成一种群众的自觉行动。因此,绿地认建认养活动在一些地区推行得有声有色,个人或团体认养一片山、一片绿地的行为数不胜数。
各地各部门创造出了多样的植树方式。中央国家机关把开展义务植树作为机关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各部委先后在北京建立义务植树基地。结婚林、共青团林、夕阳林等不同形式的纪念林不断出现,“保护母亲河行动”、“青春在绿色中闪光”等主题活动不断举办。另外,以资代劳已成为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业者参与义务植树的有效形式。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业者拿出资金交给各级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由绿委办组织专人义务植树。一些地方把义务植树作为当地文明建设的一项内容,如倡导以树代坟的殡葬形式,以树木和绿色纪念、缅怀已故亲人。
义务植树也越来越注重科学性。由于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同时吸水剂、生根粉、营养钵等科技成果在植树实践中的应用一年比一年多,大大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
展望:共同播绿
2005年全绿委提出了“以人为本,携手共建绿色家园”的国土绿化主题。韩国祥表示,以人为本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去享受绿化,感受绿化带来的好处。共建绿色家园,就是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突出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
根据“到2010年全国生态恶化的趋势基本遏制,西部地区生态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大江大河流域水土流失和主要风沙区沙漠化大为缓解”的环境发展目标,全绿委办公室经研究决定,今后几年全民义务植树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中去,包括天保工程、三北防护林及沿海防护林工程等。其次,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抓好城乡绿化一体化,实现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
搞好绿色通道建设也是“十一五”期间全民义务植树的主要内容。我国要利用5年的时间,在全国城乡所有的铁路、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两旁,农村大街、村旁、宅旁、渠旁和农田林网,能栽树的都要栽树。韩国祥指出,建绿色通道要与改善环境相结合,与沿线老百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沿线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不一定非要都搞大树,要乔灌草相结合,苗木、花卉、果树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特别注意保持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