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牡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但从目前的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牡丹所应有的产业价值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为此,今年年初菏泽牡丹区制定了六项措施,充分发挥牡丹这一特色产业优势,使牡丹真正成为促进农业增收,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主管全区牡丹产业发展的菏泽市牡丹区副区长张贵宾,在今年4月的菏泽牡丹花展上,向记者讲述了菏泽牡丹今后的发展思路。
据张贵宾介绍,目前牡丹区牡丹栽培面积达8万亩,品种1156个,发展规格化种苗基地5200亩,专业种植户已达1.58万户,从业人员3.5万人。“这么大的产业规模如果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优势就会变成劣势。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六项措施全力推动菏泽牡丹向优势产业转化。”张贵宾详细介绍了这六项措施的内容。
一是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牡丹区虽然种植面积大,但种植户比较分散,每户规模都很小,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为此,区政府决定将过去由集体或个人松散经营的牡丹园统一纳入政府管理,并通过政府资金的不断注入,最终将其培育成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目前,刚改制的曹州牡丹园已经开始正常运转。
二是普及规范的种植技术。长期以来,牡丹种植技术除了家族世代相传外,就是农户之间的口耳相传。为此,全区将加大牡丹技术培训,制定统一的技术规程,使菏泽牡丹的品质有一个质的飞跃。
三是注入较高的科技含量。近年来,牡丹区先后与中国农科院、山东省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十几家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案头牡丹培养”、“秋季大田牡丹催花”、“牡丹冬季大田催花”、“牡丹无土栽培”等50多项技术研究上取得了进展。今后还要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牡丹标准化生产体系。
四是开发广泛的市场用途。牡丹不仅可以观赏,在食用、药用保健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牡丹区通过提取牡丹花精油和黄酮的技术,现已开发生产出牡丹系列护肤化妆品。今后除了加大牡丹相关产品的开发力度外,还要不断开发牡丹文化市场用途,以改变菏泽牡丹生产者长期固有的春节催花,秋季卖苗的单一生产经营模式。
五是形成有序的经营渠道。为扭转无序竞争的局面,今年将在全区推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联合体,成立由政府参与的农民合作经济总会,下设若干个由规模较大种植户加盟的分会,使牡丹生产经营渠道更加有序、畅通。
六是打造迷人的旅游胜地。从2002年以来,牡丹区政府累计投资1亿元,先后在牡丹主要观赏区曹州牡丹园建成了牡丹广场、文化柱廊等十大文化景点,以及花之魂、花之海、花之韵等5个自然景区。随着旅游人数的逐年增加,牡丹区正在进一步加大宾馆、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还将加强城市环境和绿化美化建设。

张贵宾近影边凤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