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中国园林,深刻影响了欧美的造园艺术。
17世纪在欧洲文化史上有一个词语颇为引人注意,这就是chinois-erie———中国风。当时中国的园林、瓷器、壁纸、刺绣、服装、家具、建筑等风靡了以英国和法国为代表欧洲国家。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中国园林,它深刻影响了欧洲的造园艺术,使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短短几十年间,欧洲大陆上兴建了不少中国式园林。这个时期可以看做是中国园林艺术对西方世界的第一轮冲击波。18世纪之后,欧洲的“中国热”渐渐消退,以后的一二百年间,中国一直处于被侵略、鄙视的地位。到20世纪80年代,西方人再次在自己国家见到中国式园林。
1980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同时介绍中国园林,陈从周先生推荐的网狮园被移植到该博物馆陈列,取名“明轩”,既作为陈列品,又作为休息厅供观众驻足观赏。这样,第一次在海外由中国人建造了一座完整的中国传统园林。其后,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多,中国园林频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至2000年,中国已设计并在国外建成园林50多处,分布在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在欧美也有数十件作品。这可以算作是中国园林对西方世界的第二次冲击。
中国园林第一次西传,受影响最大的是英国和法国,其他还包括德国、瑞典和俄国;而第二次已经分布到了美国、德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瑞士等多个国家。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在英法的影响不像过去那么大,而在美国则有颇多中国园林建筑(第一次西传不包括美国)。
18世纪欧洲的中国园林,东西合璧的做法比较多见,多数是局部模仿,手法比较简单,处理过于粗糙,类似荒野的景色,缺乏中国园林的精心布置。第二次西传的中国园林,一般都能抓住中国园林的某种特点很好地加以表达。美国纽约市明轩、加拿大温哥华市逸园、加拿大蒙特利尔梦湖园、英国利物浦市燕秀园、澳大利亚悉尼市谊园、瑞士苏黎世市中国园、德国杜伊斯堡市郢趣园等等,或以山水为主,或突出建筑物,风格上有的倾向朴素淡雅,有的明快开阔,变化丰富,基本上反映出中国园林多姿多彩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