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作为城市绿化的骨架,作为园林绿地的一个特殊类型,在城市绿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发展行道树,是“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的迫切要求。一、行道生态效益值测定的指标与依据园林植物是园林绿地生态效益的“生产者”,因此,合理测定和评价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只能以植物为主要依据。园林绿地中的物流和能流数量的大小,决定于植物叶片面积总量的大小。以叶面积为主要标志的绿量,是决定园林绿地生态效益大小的最具实质的因素。在城市不同绿地植物配植及组合状况千差万别的条件下,绿量的合理计算是衡量不同绿地生态效益及其绿化水平的重要参数,绿量的指标应是对现有绿化指标的重要补充与完善。沿用至今的绿化指标———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对于在宏观上表示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绿化基本状况及水平有积极意义,其作用是肯定的。因此,至今仍然作为城市绿化规划的有效指标。但是如果用绿地面积或绿化覆盖率来推算行道树和其他类型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往往会出现很大的误差。例如,覆盖完全的一片草地同相同面积的乔灌草复层结构群落,其航测绿化覆盖率相等,但其生态效益相差却很大。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结构的不同和植被绿量的差异所致。依据北京园林科研所研究出的“园林植物叶面积回归模型”,我们对石家庄市所有的园林植物的绿量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如表所示:以上这些数字可以有效地证明一个问题,即乔木绿量远远大于灌木及草坪、地被的绿量。另外,我们还对该市所有的园林绿地的绿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以行道树为主体的道路绿地单位面积上的绿量是比较高的,仅次于居住绿地。拿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相比较,公园绿地面积161.13 公顷,道路绿地面积145.17 公顷,相差不大,绿量差异却很大,道路绿地的绿量是公园绿地量的5.78 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在道路绿地中,乔木种植量比较大,在公园绿地中,开阔的草坪,造型的灌木组团和绿篱,鲜艳的草花坛占去了一定的绿地面积,乔木种植相树于道路绿地来说,比例就低多了。而乔木绿量又远远大于其他类型的园林植物,这就导致了在同等情况下,道路绿地的绿量远远高于其他一些类型。大量的数据表明,道路绿地中的大量乔木,即行道树的绿量值极高。二、合理选择树种是提高行道树生态效益值的关键根据“北京常用园林植物单位叶面积(平方米)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量”测算,单位叶面积年吸收二氧化碳高于2000 克的乔木有:柿树、刺槐、合欢、泡桐、栾树等;单位叶面积年吸收二氧化碳在1000 至2000 克之间的乔木有:桑树、臭椿、槐树、火炬、垂柳、构树、黄栌、白蜡、毛白杨、元宝枫、核桃、白皮松等。虽然悬铃木、毛白杨、玉兰等树木在城市绿化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就其发挥的生态作用来讲,它们的作用显然要比刺槐、合欢、栾树等小的多。所以在今后的绿化规划中,树种的调整也是很重要的,应该统筹考虑,树种选择正确,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宏观上城市中的行道树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量对大气中氧气的补充和二氧化碳的减少是次要的,但对保持城区局部空气中的碳—氧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静风的天气条件下,城市近地层会出现“逆温”现象,此时空气对流微弱,局部氧气供给会受到限制,同时,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这将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此时城区及其周围的绿色植物,尤其是高大的行道树,便会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每一株树都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碳—氧平衡。只有大量种植行道树,合理选择树种,实行乔、灌、草复层种植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效益,才能加快生态化城市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