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是全封闭、四车道以上的干线公路。目前,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延伸,也给地表留下了一条条的“伤疤”。如何尽快地恢复原有地形、地貌的自然植被,并加以园林化、艺术化处理,成为观赏景观,如何减少单纯筑墙护土的昂贵费用,转而以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减少水土流失,达到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国土绿化中的一项重大课题。笔者曾参与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现将经验和体会介绍如下:
一、总体设计指导思想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不能仅仅看做是由一处通到另一处的旅行通道,而应当是整个自然景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设计的总体要求应在工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园林、生态学原理,利用地形地貌造景,还大地一个生命的绿色通道。为此,必须利用公路两旁的自然植物群落,结合公路环境中人工植物群落的建立,采用障景、借景等造景手法,多层次、大手笔地创造景观。通过群落的分隔变化来衬托道路的植被轮廓线,从而形成一条绿色风景线。
二、总体设计原则主要是全盘考虑,统一规划,协调一致。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环境,适地适树,依靠科学,讲求园林艺术效果。严格遵守交通线路的特殊要求,保障行车安全,充分利用当地植物,实现路域植被快速、立体化恢复。
三、规划设计内容1.中央分隔带绿化分隔带系组织交通,分隔上下行车辆,夜间行事遮蔽眩光的设施,亦有绿化美化之功效。但种植地往往土层薄,排水不良,保水、持肥能力差,供水较困难,且被防水层隔断,植物根系伸展不畅,池内多存有留下的建筑垃圾,砾石含量高,土壤贫瘠,建筑施工使土壤呈碱性。立地环境受大面积铺装路面的影响,白天太阳辐射强烈,时间长,气温高,湿度低,昼夜温差大。故而夏季植物易发生日灼,冬季易遭受冻害,且车辆过往频繁,噪音污染、废气污染严重。因此,在设计时宜采用等高带状栽植方式,绿篱选择株型矮小、色彩柔和、抗性强的乡土品种。为避免单调,可在绿带中每隔50米种植一丛高0.8至2.5米的花灌木,如小叶女贞、南天竹、大叶黄杨等。
2.路旁绿化公路两旁选择树体高大、树形优美的乔木作为骨架,形成主干绿化乔木层;而花灌木层可选用杜鹃、火棘等为主的抗性强的乡土花灌木,以渲染沿途气氛。设计上突出以下两点:
(1)建设“生态绿廊工程”除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绿化与种植设计外,还加入道路本身及其沿线的河流水系,三者有机编织而成的生态园林工程规划布局,使道路、河流成为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由黄带(道路工程)、绿带(生态园林工程)、蓝带(水系工程)三条色带所构成的“生态绿廊工程”形成的系统工程,即提高了道路环境的质量和生态效应,又丰富了道路沿线的地域景观。
(2)开辟“绿廊风景窗”在茂密的行道树所形成的绿廊上,在道路两侧凡有风景甚佳的路段,有目的地留出空间不种植,作为开放空间和提供眺望远处风景的窗口,可称之为“风景窗”。它丰富了道路沿线景观,同时避免了长距离“绿荫大道”的单调。
3.边坡绿化是高速公路绿化中既十分重要又较复杂的一项工程,因其立地条件差,施工较困难,故选用混合草种喷播为一期工程,待保持住水土、熟化土壤后,在二期工程中配置抗逆性强的花灌木,达到护坡、绿化美化之目的。混合草种喷播采用耐瘠薄、抗旱、生长快的草种,如狗牙根、假俭草、高羊茅等,草种与复合肥、土壤稳定剂有机纤维、水,配制成喷播材料,装入喷播机中,再用高压喷枪均匀地喷射到经过整理的边坡土壤上,喷播后用无纺布覆盖。如坡面不平或泥土薄的边坡,用稻草段拌黏土铺后再喷播。喷播后的混合物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膜状结构,能有效地防止冲刷,并在较短时间内(春季喷播夏季即可见成效),种子萌发长成植株,迅速覆盖地面,达到稳固边坡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在边坡绿化中有不少地段是岩石,可采用岩体绿化技术(客土喷播)处理。将经过处理加工的树皮、营养基质、草种与少量当地优质土混合,添加营养剂、粘结剂和土壤稳定剂制成客土,借助喷播机均匀喷播于坡面上。为防基盘材料因降雨流水脱落,喷播后采用金属网遮盖,在极恶劣的条件下实现快速营造植被的目的。
4.互通式立交桥绿化要重视当地的文化,将设计思路扩展,创意应具有科学内容和文化内涵。为体现互通式立交桥的宏伟,同时适应观赏者瞬间观景的视觉要求,采用大色块的图案造景设计,使整体效果鲜明,景观开阔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