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由上海市气象局、同济大学、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共同组建的“气象灾害工程防御实验室”近日挂牌成立。该实验室将建立实地观测和数值模拟系统,以增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为目标,全力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攻关。从“
珍珠”到“碧利斯”,再到“格美”、“桑美”,今年台风扎堆令部分沿海地区
花卉业损失巨大,惋惜中看到这样的积极举动,多少有些欣慰。
最近也看了一些救灾报道,台风刚过,各地政府部门立即行动。有的专门组织人力统计损失情况,包括多少大棚被毁、多少花卉被淹、经济损失多少等等;有的则动员全体干部,帮助受灾农民恢复生产,各项灾后补救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唯独缺少有关分析灾情,检查预防措施效果的行动。笔者认为,灾情统计、灾后重建固然重要,但台风过后及时分析受灾原因、总结经验也是很有必要的。
上次“珍珠”袭击漳州时,当地降雨量短期内高达600毫米以上,7000余亩水仙惨遭重创。当地的花农说:我们只考虑到台风带来的强风,没有预料到有如此强的降雨,以至于损失惨重。这反映出大家对台风破坏力的认识不足,也说明相关部门在灾情预报方面的经验不足。面对自然灾害,科学准确的防御信息至关重要。
台风过后,的确有很多环节值得相关部门认真总结。比如在台风突袭时,当地的应急措施、防御计划、避灾设施是否有效发挥了作用?防御体系是否存在某些漏洞?台风到来之前,是否已经确保排涝沟渠畅通、排涝设施完备?采取什么措施密封加固大棚,才能抵御更高等级的台风等等。只有对已经发生的灾情进行认真总结、科学分析,才有可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提高抗灾能力,以免再次面对台风时因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而加重灾情。
今后,类似的气候灾害还有可能不断发生。虽然我们眼下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突袭,虽然我们暂时还不能让台风消失或改变方向,但我们只要认真吸取经验教训,使防御措施不断完善、规范,就可以把损失降低、再降低。